梁羽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無名劍法的要旨在於臨機應變,後發制人。楊華定下心神,不再一味求快,改與繆長風遊鬥。把自己領悟的各派武學,融會貫通,隨着敵勢施展,奇招妙着,層出不窮。
繆長風也跟着緩慢下來,鬥了十數招,雙方的劍尖都好像挽着重物,遲遲才發一招。東一指,西一劃,兵刃不交,甚至距離在數丈之外,根本就不可接觸。看來好似雙方各自擺開架子,在那裏你練你的招式,我練我的招式,其實卻是比剛纔的狠鬥、快鬥,還更兇險得多。
再鬥一會,雙方出招更慢。但偶爾同時躍起,卻又是如同電光石火的疾拆數招。
在雙方同時搏擊之時,彼此的劍法則又剛好相反。楊華是奇招妙着層出不窮,繆長風則是平平無奇,不求變化而攻守俱備。但每一次雙劍相交,楊華都是不由得心頭一震,虎口發熱。
繆長風嘆了口氣,說道:“論劍法之妙,當今之世,能夠與你匹敵的恐怕也是寥寥無幾了。但重、拙、大的三字真言,你似乎有待進一步。”
原來尋常的劍學訣竅,講究的是輕靈迅巧,“輕”可勝“重”,“巧”可勝“拙”,“小”可勝“大”。輕、重、巧、拙、小、大都是武學術語。較難明的是“小”“大”兩個術語。“小”是指變化多、花式妙,以奇詭爲主。“大”是指絕不行險以求僥倖,所使的都是大開大闔的正路劍法。但若練到爐火純青的最高境界,卻可以返樸歸真,舉重若輕,行拙實巧,似大而小。
楊華心裏想道:“重、拙、大的三字真言誰不知道,若是我把‘玄功要訣’再練幾年,未必就輸給你。”原來不是楊華不懂這上乘的劍學道理,而是功力尚還未到。不過他還是說道:“多謝指教!”突然劍尖上翻,按着不發,只是緊緊注視着繆長風的劍尖。
繆長風怔了一怔,笑道:“好,原來你比我還要高明,我這可真是好爲人師而不自知了。”
雙方的比劍又再一變,大家都在尋暇覓隙,根本就不出招。只是偶爾把劍尖移動,改變指向對方的方位。耗了差不多半個時辰,楊華心裏暗暗叫苦。原來這樣的“比劍”最耗精神。“比”了半個時辰,楊華已是心力交疲了。
楊華忽地反身躍出圈子,擲劍於地,憤然說道:“是我輸了,隨你處置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