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原來這個軍官名叫諸青崖,乃是新任的御林軍副統領,一上任就奉旨出京,以“欽差”的身份,派到崔寶山這支軍隊來做監軍的。
孟華只猜中了一半,清軍之所以改變戰略,並非是由於崔寶山識破他們的計劃,而是由於諸青崖的通風報訊且兼於出謀劃策。
那日追捕仲毋庸的張火生和孫道行受了重傷,諸青崖可沒受傷,他趕到崔寶山的大營之時,正是老猿石那邊結集的清軍開始發動偷襲的時刻。
不過那支“奇兵”是崔寶山委託副帥指揮的,他身爲主帥,可不敢冒這麼大的危險,仍然坐鎮“大營”。
他一聽到諸青崖的消息——仲毋庸已經落在敵方的手中,當然也就馬上想得到仲毋庸可能是把自己的軍情泄漏給敵方知道了。
孟元超的估計也沒錯誤,崔寶山留在大營的兵力不過一萬多人,比義軍人數還少一些。崔寶山本來是不敢貿然出擊的。但諸青崖料準義軍必然將計就計,甚至可能以全部的兵力去伏擊他們那支偷襲的奇兵,因此極力主張崔寶山再來一個將計就計,乘虛從正面長驅直入。
崔寶山頗通兵法,有諸青崖給他壯膽,仔細一想,也只有這樣才能扭轉敗局,於是悉依他議,一面派人飛騎趕去叫那路清軍的指揮官鳴金收兵,一面自己盡率留守的部隊,從大營出擊。諸青崖的另一獻計——俘虜敵方的百姓作爲人質,必要時作威脅羅海退兵之用。崔寶山最後也依從了。
一萬多清兵比起全部義軍是少數,但比起義軍只有五百人的留守部隊,卻是多了二十倍都不止!
但勝負之機,如今卻是落在這五百人身上!
要知偷襲的清兵雖未全部中伏,亦已有一半被引入山谷絕地,被圍困的那一半人即使也有一半能夠突圍,急切間也是難以重振旗鼓的。但假如給崔寶山這路從正面進攻的清軍得逞,形勢又將大大不同了。那時清軍裏應外合,反包圍的形勢就要出現,而且哈薩克戰士的親人在敵人手裏,無論如何也必將投鼠忌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