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派三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過,這個傳說也有破綻,我就很懷疑,是什麼使得千年的刀刃鋒利如初,水底的環境十分不適合金屬保存,除非,這些部件都是黃金的。這卻也不是不可能。
另一個破綻是,顯然把古墓的口子通過某些手段封閉起來,要比裝置一個機關合理的多,試想如果當時入浴的人沒事,那麼這個古墓也就不會被發現,反而你做一個轉輪,總有偶然傷人的一天,到時必然有人會潛下去看個究竟,能製作這種機關的能工巧匠應該能想到這一點,爲什麼還會犯這種錯誤。
我看恐怕其中另有隱情,中原發展是以水土流失爲代價,曹操時代的清潩河應該水量更大,古墓應該是在水下很深的位置,到了蒲松齡的時代,水位下降的很多,才使得河底的古墓的得以能以人力潛入[npfans注:原文如此],這些浮屍恐怕是當時探墓的同行,被機關所暗算,又或起了殺人奪財的心,最後才使得古墓暴露。
說實話,這個資料給了我很多的啓發,我一直在想汪藏海的海底墓穴是怎麼建造的,因爲在有水的環境下,在當時的人力物力下,除了沉船墓,其他方式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這個資料讓我靈機一動。
是否有這樣一種可能,汪藏海是否是在海底區域內築壩,形成一個環島,接着排出海水,做成一個大概的旱地,在其中挖一個巨大的坑,然後放水駛入墓船,再次抽出海水,使得墓船隨着水位的降低,緩緩沉入坑中,最後毀壩使得海水回灌。
從平面圖看,這個海底墓穴的結構非常複雜,如果不是這種方式,那麼它沉入海底的過程必須精確到使用微積分來計算,這恐怕有點不可能了。我想,既然古人可以截停一條河,爲何不能在海底修起環島呢?
回去查了查課本發現,這有一個問題,就是古人無法來處理滲水的問題,海底的海沙透水太好,建造這種水壩使用的人力物力要比沉船還要多好幾倍,我請教我以前的老教授,他仔細想了一下,說關鍵應該在那些巨大的石錨上,石錨分佈在四周寬廣海域裏,肯定是在做現在斜拉鎖一樣的結構,在整個船沉入海底的過程中,無數的石錨起到了調節平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