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歲月如流,星移物換,自王家父子大破飛虎山之後,轉眼間便過了七年。
這七年來的變化很大,就江湖上來說,王家興起,已替代了昔日竇家的位置,雖因龍眠谷那一鬧,引致了綠林的大分裂,王伯通終於沒有達到做綠林盟主的目的,但依附他的黨羽也很多,在綠林中仍以他的勢力最大。當年威震綠林的“竇家五虎”,已漸漸給人忘記了。
就朝廷來說,朝廷的勢力日益衰微,安祿山的勢力卻日益擴大,他掌領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等於在北方自成一國,與李唐政權,分庭抗禮,兵精糧足,甚至還蓋過了朝廷。
大唐天寶十四年九月的一天,范陽平原上有一騎健馬正在飛馳,馬上的騎士是一個熊腰虎背的壯健軍官,此人來歷非比尋常,他是大唐開國功臣秦瓊之後,現封龍騎都尉,名列大內三大高手之一的秦襄。
他是奉朝廷之命,隨中使馮神威,前往范陽去安撫安祿山,現在卻偷偷從范陽出走,要趕回京都,向皇帝報告安祿山造反的消息的。
本來早在七年之前,郭子儀已有密奏呈給玄宗皇帝,報告安祿山收買綠林,招兵買馬,密謀造反之事。怎奈玄宗皇帝對安祿山寵信方殷,且有楊貴妃在旁替他說話,因此玄宗皇帝竟把郭子儀的奏章擱置不理,造成了安祿山的尾大不掉之勢。
安祿山當時一來因爲準備未曾充分,二來因爲利用王伯通收買綠林的計劃受了阻撓,三來因爲郭子儀有密奏上朝的風聲傳出,安祿山也不能不有所戒懼,因此他仍然要作出赤膽忠心的模樣,來哄騙玄宗皇帝,年復一年,遲遲未敢動手。
到了這一年,他自忖兵多將廣,已是勝算可端,便生出一個事端,來撩撥朝廷。假借“獻馬”爲名,上疏奏道:
“臣安祿山承乏邊庭,所屬地方,多產良馬。臣今選得上等駿騎三千餘匹,願以貢獻朝廷。臣雖不如昔日王毛仲之牧馬蕃庶,然以此上充天廄,他年或大駕東封西討,亦足以壯萬乘觀瞻。計每馬一匹,用執鞍軍二人,臣更遣番將二十四員部送,俟擇吉日,即便起行。伏乞敕下經歷地方,各該官吏,預備軍糧馬草供應,庶不致臨期缺誤,謹先以表奏聞。”
此疏一上,玄宗雖然寵信安祿山,卻也不免起了疑心,試想每匹馬有兩個“執鞍軍”,三千匹便有六千人,另外有二十四員番將護送,每員番將又有跟隨的軍士,合計當有萬人,若任它開入長安,豈能無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