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麒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太祖皇帝南征北戰,馬上得天下,精力充沛,自然是能應付得過來。
但是到了太宗皇帝時期,就不行了。
倒不是說,太宗皇帝的精力不如太祖皇帝,而是因爲,太宗皇帝因靖難而得帝位,朝野上下雖不敢言,但終究是得位不正,需以大功業向天下人證明,他老人家纔是最合適坐這個皇位的。
這就導致太宗皇帝不能將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處理政務上,他需要分出相當大一部分的精力,用來經略邊境。
內閣和司禮監,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朝堂慣例,將六部及各寺監等辦事機構,稱之爲外朝,將內宦執掌的包括司禮監在內的二十四監稱爲內廷。
內閣恰恰是位於外朝和內廷之間,起到調和內外,總柄機要的作用。
不過那是明後期的內閣纔有的權勢。
太宗皇帝也是一個控制慾很強的帝王,他雖然建立了內閣,但是更多的是以備諮詢之用,同時,也給了翰林院的學子們一個觀政參政的機會。
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是內閣最開始設立之初的用意之一,就是爲了讓翰林院的學子能夠參與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