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重疑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周訪可以說是陶侃的貴人,正是周訪的一再力薦,前任荊州刺史劉弘才發現了陶侃這塊璞玉,才讓陶侃開始發光發熱。
“哈哈,我道是誰?原來是替盜埋牛的士達,怎麼不在尋陽釣魚,跑到夏口來了?”
老朋友見面自然是要相互損兩句。這替盜埋牛的故事,也算是周訪的一個美談,有人因爲餓得太厲害,就把周訪家的耕牛偷走殺了喫肉,周訪很快就抓住了他。按照當時的法令,這殺牛可是一個重罪。周訪起了憐憫之心,就把剩下的牛肉分掉,把牛骨埋了起來,對外就說牛走丟了,這才全了這家人的性命。
“現在士衡兄闊氣了,都有這麼大的船塢了,可別再拿房梁當柴燒嘍。”周訪拍打着船塢的頂樑柱。
“闊氣什麼啊。當初家貧,要不是家慈割斷自己的頭髮,賣了換錢,換來了一頓接風就佳餚,我怕是要老死在尋陽,到死都是一隻奚狗了。”
陶母割發,這可是流傳到後世的慈母典範。
“家慈還說了,哪怕是將來富貴了,一稻一屑也不能丟。這是做人的根本。士達兄,也是來讓我丟下華軼,投奔琅琊王嗎?把木屑都收起來,不要隨意的丟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陶侃這話說得柔中帶剛,既說了自己遵母命,不敢忘本,力行節儉,又隱隱的表示了,自己連木屑這種小東西都不拋棄,何況是忠義二字。
“這木屑有什麼用?”周訪不禁問道,他也是這江上行走的將軍,“我看到你留的那些竹子頭了,那些東西還能有點小用,這木屑,我實在想不到能用到什麼地方?莫非是撒敵方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