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多樣性與創新性也同樣是裁判進行打分的重要標準,比起單純地旋轉更多的圈數,裁判更鼓勵滑手在比賽中嘗試別人沒有做過的動作,以不同的方式進行旋轉,儘可能地將正反腳、內外轉均衡運用在不同的轉體動作中,而且還要以不同的方式抓板,將具有個人風格與創造力的動作融入到整個滑行過程中。
出發前,選手們就已經提前設計好了路線與動作,杞無憂的滑行路線和在每個道具上做什麼動作也是和教練們討論後再經過多次練習才最終確定的。
先前的賽道訓練中,他就已經熟悉過一遍場地了。不同規格的比賽,場地地形與道具的設置是有一些差別的,需要選手們不斷地變換滑行節奏來適應。
這裏的賽道地形算是比較常規的,整條賽道的滑行距離很長,道具區有閃電杆、梯形箱子、半管等,還有一道漂亮的彩虹拱橋。
前面的三個道具,杞無憂分別做了不同腳位、不同方向的轉體180和360。
電子屏幕上實時同步着賽況,廣播裏傳來現場解說員的聲音:“這位運動員是首次參加國際賽事的中國滑手,Wuyo Qi,今年17歲。首先反腳出發,第一個閃電杆,轉體180上杆,360下,正腳落地,很穩。好的,下面來到第二個道具——他沒有選擇比較簡單的箱子,而是來到了半管……”
由於測試賽上沒有觀衆,滑手們也不會上難度,解說員完全是擺爛式解說,語氣全程沒什麼起伏。
順利越過前三個道具,來到跳臺區。
杞無憂滑行速度極快,兩側帶風,迅速衝向第一個跳臺。
騰空躍起的一剎那,身體便開始了繞着斜縱軸空翻疊加轉體,速度與力量都達到了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