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喫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一批犯人才遷出的時候還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他們都是祝纓通過大理寺的門路弄來的,都有些實用的技藝在身上,最差也是會種田的,剛好祝纓又要用到他們的這點技藝。
雙方皆大歡喜。
丁校尉所率皆是青壯,此時正在修建營房,對福祿縣也沒有什麼明顯的影響。
一切都顯得十分平和。
這天,祝纓在縣衙裏看趙蘇爲他舅舅寫好的奏本,一回生二回熟,到第三回 趙蘇已然摸到了不少竅門,奏本寫得臣裏臣氣的。這本是一封“稱臣、請正名”的奏本,臣裏臣氣也算恰當。奏疏中說,既然臣與陛下如此親近友好,又感受到了“王化”,請以後不要稱臣爲“獠人”,“獠人”分好多部呢,臣也是有正經名字的,音爲奇霞,意爲美玉。
祝纓道:“要恰到好處。只說你辦了什麼事就顯得乾巴巴的,只知一味頌聖又顯無能。”
趙蘇將她說的都記下,又將她點的兩處也改了,預備拿回去重新謄抄。祝纓自己也要再寫一封奏本,將“稱臣、正名”這事兒再敘述一回,自己也得再誇一下皇帝、誇一下朝廷,都是因爲他們心腸好允許開榷場,才使阿蘇家被打動肯稱臣的。她還打算在這一封奏本里將“互換奴隸”一節也寫入,以證明阿蘇家確實有向善的誠意。
最後寫自己對換回的奴隸的處理,福祿縣的留下,外縣外府的讓他們還鄉。
以她對朝廷的瞭解,這回又不是管朝廷要好處,朝廷是一準兒會答應的。此時她再將給本州各府、縣被擄去的人口行文發出,再行文一封給魯刺史彙報了此事。
將兩封奏本放在眼前重新檢查了一下兩封奏疏裏的內容,見沒有什麼疏漏了,正要命人發出去,小吳風風火火地跑了過來:“大人,趙娘子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