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然後,趙興盛就看到谷小白一邊拿手機查資料,一邊在紙上寫寫算算。
笛子,或者說中國笛子,竹笛,分爲“梆笛”和“曲笛”,兩者分別是北方笛子和南方笛子,北方的笛子本來是配合北方梆子的,較短、較小,音色尖銳高亢,以舌部技巧爲主;南方的笛子則較粗長,聲音圓潤,配合的是南方昆區,婉轉柔和,以手指技巧爲主。
實際上兩者並沒有嚴格的差別,只是音調不同,從結構上來說,都包括笛身、笛塞、吹孔、膜孔、6個指孔、基音孔、助音孔以及笛塞,有的還有可以對音進行微調的金屬接口。此外還有裝飾性的纏絲、飄穗、鑲口等等。
想要製作一把笛子,可不是隨隨便便在竹子上鑽出來這些孔就行的,想要讓每一個音都準確並不容易。
趙興盛自己並不會製作笛子,不過他早年曾經看過一些制笛師傅們的操作過程。
先在一根笛料,通常是一根苦竹或者“三年紫”的紫竹上,開一個吹孔,然後在一側塞上笛塞,堵住一端,讓氣流只向另外一邊傳遞。
然後開基音孔。開始先鑽小孔,邊擴大邊吹,聽筒音是不是正確,如果筒音低了,就將洞向靠吹孔這邊開大一點點,高了就向另外一邊開,就這樣鑽出來基音孔。
然後再繼續開指孔……
一個個鑽,一個個試,一不小心,一根不錯的笛料就廢了,讓人扼腕。
事實上,若是沒有多年的經驗,連第一個吹孔都不見得知道要開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