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天上掉餡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倒不是說鄭明睿不相信蕭凡,和蕭一哥打了幾回交道,蕭一哥還沒糊弄過他。人家那身份地位,也不可能做出這種大失體面的事情來。關鍵鄭明睿已經養成了這樣的習慣。不驗驗貨,心裏頭無論如何都不會踏實。
嚴格說起來,這是個好習慣。如今這世道,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親兄弟還反目成仇呢,更不要說其他人了。小心點沒壞處的。
當然,如果蕭凡是個特別計較的人,鄭明睿又是另一種做派了,總之自己不喫虧,也不能得罪人,這是鄭明睿在首都紈絝圈子和古玩圈子裏行事的標準原則。
蕭凡並不在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行事原則,這挺好的。有原則總比沒原則好,哪怕這個原則是完全利己不利人的,也還是比沒原則要好。
鄭明睿確實有點被蕭凡拿出來的這隻鼻菸壺迷住了。
鼻菸壺是中西文化融合的產物,於十六世紀左右,鼻菸傳入我國東北地區。當時生活在那裏的遊牧民族無法在馬背上用煙筒吸菸,鼻菸正合適在馬上吸聞,很快就流行開來。爲了使鼻菸壺堅固耐用,遊牧民族多用各種玉器、金屬、骨角材料來製作鼻菸壺。
鼻菸壺小巧玲瓏,造型獨特,選材用料種類繁多,製作工藝精美細緻,漸漸成爲供人玩賞和彰顯身份地位的藝術品。尤其我國的鼻菸壺,集書畫、雕刻、鑲嵌、琢磨等技藝於一身,運用青花、五彩、雕瓷、套料、巧作、內畫等技法,汲取了中外多種工藝的有點,極其精緻。
鼻菸和鼻菸壺在我國流行,始於明代,盛於清代。尤其是康雍乾三世,更是達於巔峯。清聖祖,清世宗,清高宗祖孫三代,都喜歡吸鼻菸,但對鼻菸壺的喜愛,更勝於對鼻菸的喜愛。敕令內務府,召集能工巧匠專門製作御用鼻菸壺。
康熙對琺琅器的喜愛,異乎尋常,特邀法國畫琺琅匠、傳教士陳忠信在養心殿造辦處琺琅作傳授法國裏摩日畫琺琅技藝。宮廷造辦處的匠師們不僅有驚人的仿製力,而且加以創新,畫琺琅技藝在鼻菸壺的製作上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