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重建自建房 (第2/4頁)
楊魏海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張雨倫知道,磚混結構雖然經濟實用,但在面對強大的自然災害時,其穩固性遠遠不如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而設計圖的重新制作,不僅是爲了適應新的建築結構,更是爲了打造一個更加安全、舒適且實用的家。
他相信,有了這次重建的機會,他們不僅能夠擁有一個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還能爲未來的不可預知做好準備。這是他對家的新定義,也是他對未來的期許。
張雨倫打開電腦,啓動繪圖軟件,雙手熟練地敲擊着鍵盤和鼠標,屏幕上逐漸呈現出建築物的輪廓。他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工作中,不斷嘗試不同的設計思路,經過一番努力,很快就有了三個備選方案。
第一個方案採用了框架結構,底層外牆厚度設定爲 370 毫米,以確保足夠的穩定性和承載能力。而其他外牆和內牆則統一爲 240 毫米,既能滿足結構要求,又能節省材料成本。
第二個方案則是全現澆結構,選用了高強度的 C40P8 混凝土。這種混凝土具有出色的抗壓性能和防水特性,因此外牆厚度被增加至 350 毫米,內牆也相應加厚到 250 毫米,提供更堅固的支撐。
第三個方案運用了剪力牆結構,選擇常見的 C40 普通混凝土。通過合理佈置剪力牆,可以有效提高建築的抗震性和整體剛度。
正當張雨倫準備進一步細化這些方案時,李翔飛看了看手錶,提醒道:“已經五點十分了,時間不早了。我們先回項目部吧,明天再繼續研究。”兩人收拾好東西,離開了溫嶺萬達廣場。
好熱啊!即使已經到了傍晚時分,但氣溫仍然高達 38°C。剛剛踏出那片涼爽的空調區,一股灼熱感便撲面而來,彷彿整個人都要被熱化了一般。
儘管張雨倫的車子停放在地下車庫裏,但裏面依舊異常悶熱,讓人感到有些窒息。他坐進車內,啓動引擎,打開車窗,希望能帶來一絲涼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