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不及先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秦嘉自立爲大司馬,亦沒有進行什麼有儀式感的東西,按照現在的話說都沒有想象的來個就職儀式,時間緊迫逼的秦嘉倉促之間做了大司馬。
成爲大司馬後,秦嘉亦不能像他人那樣休息兩天,找找做大司馬的感覺,便馬不停蹄的與四人商談,“那武平君不僅年少且不知兵事,如此不可與之共事,不可聽他的。”
董緤亦道,“陳王派遣亦不知遣知兵事者來佐之,明明就是佔有攻城之果,未曾盡人事。”
董緤的這番話亦引起了其他三人的贊成,四人皆認爲秦嘉所言屬實,年少不知兵,真的不知道陳勝的眼光是怎麼煉成的。
推測陳勝賬下多少是有些謀士的,尤其是蔡賜等人,只是他們都忽略了一點,他們的出身,陳勝出身於傭耕之人,他不理解其他身份的人對其的認可度,尤其是那些六國貴族,一些當地的豪傑。
這是陳勝想不明白的,亦是他沒有好好反省,如果愛將且禮賢下士,注重關注黔首們的生活,恐怕別人對其不會有那麼大的牴觸。
秦嘉等五人商榷後,自認不能留武平君畔在這裏,對於如何處置畔秦嘉的意思是假借陳王的命令找個理由將其滅掉。
爲何不直接殺之,秦嘉的考慮是陳勝畢竟是義軍的首起事,算是義軍中的名義老大了,直接違背終有不妥。
那武平君畔不知兵事,那麼犯軍法的可能性很大,藉由一個名副其實的罪責以陳王的名義將其殺之,其餘四位皆佩服秦嘉的謀略,認同此做法。
陳勝派武平君畔來監軍,那麼就會有監軍的指責和任務,一旦出錯便是藉口,秦嘉等人想殺之終究有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