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公子勝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梅溪:“不敢說會鑑定古董,但是明清兩代的銅器還是有把握的,有時候鑑定就是一掃眼的活。唐代的赤銅器很少,這件東西形制和紋飾也不對,可以肯定是明代的,只可惜有點裂紋算殘器,按照現在的行價也能值個幾萬塊錢……怎麼,有人告訴你這是唐代的東西?”
曲教授將信將疑:“鼎的底部有銘文,你看一眼,認識小篆不?”
梅溪小心的將鼎翻了過來,三足中間的鼎底沒有花紋,刻着幾行銘文:“永徽五年孫隱巖得伏火法鑄赤金鼎銘之”(銘文沒有標點)。這些字梅溪勉強能認出來,一邊看一邊讀,讀完了抬頭問道:“曲老,這是怎麼回事?我不太明白這幾行字在說什麼?”
曲正波:“連你也不清楚,所以我纔沒懷疑,我想一般的古董販子不可能這麼內行,瞭解這麼偏門的考證。這幾句話是在說藥王爺孫思邈的事情,說明這個鼎就是當年孫思邈煉丹所用的丹鼎。這個故事知道的人不多……”
據曲正波早年查證,歷史上有據可考第一次留下火藥配方的文獻記錄,就是孫思邈所著《丹經》中描述的“伏火法”,配方是硝石、硫磺、皂莢三味,後世的黑火藥則是用更易製取的木炭粉取代了幹皂莢粉。孫思邈爲什麼會創制“伏火法”?因爲他在煉製一些特別的丹藥時,需要一般燃燒方法達不到的高溫與壓力。
相傳孫思邈於湖南瀏陽城東孫隱巖立鼎煉丹,創制了“伏火法”,最早的火藥就誕生於湖南瀏陽,到現在瀏陽的煙火仍很有名,有一家上市公司就叫瀏陽花炮。孫思邈的《丹經》成書於唐高宗永徽六年,也就是公元655年,而這本著作就是在他在瀏陽煉丹時期寫的。
丹鼎上的銘文印證了孫思邈留下火藥配方的記載,又和孫思邈在永徽年間於孫隱巖煉丹藥的史實相合,在曲教授看來刻意做僞的可能性非常低。丹鼎這種東西不是一般人能認識的,就算是搞古董的也未必明白,而這段銘文的來歷就更非一般人能看懂了。所以張小寧把丹鼎拿來的時候,曲正波一見之下是欣喜不已,沒有太懷疑。
聽了這些梅溪也覺得蹊蹺,這丹鼎顯然是針對曲教授的愛好刻意僞造,該怎麼把話說清楚呢?想到這裏他問道:“這些典故您老知道,別人未必不知道,但這隻鼎恰恰送到你這個‘識貨人’的手裏,也有點太巧了!再仔細想想,這些典故您還對什麼人說過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