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公子勝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中醫治病的核心是“扶正祛邪”,所謂“正”就是人在天地之間正常的生活狀態。中國的古人很有意思,歷史記載中人死時常常不說得了什麼病,而是說“憂憤而死”、“鬱鬱而終”、“縱慾早亡”等等。
從某一方面來說,現代很多病也是廣義上的“社會情志病”。比如飲用添加過量三聚氰胺的牛奶會導致腎結石,病理上是因爲這種化合物微溶且不吸收,但從另一方面,這類現象的流行與社會發展的病態大環境有關。不僅是喝牛奶的會得病,生產這種牛奶的人早就染病了,而且病得不輕!藥物與手術治療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藥方是治理這種社會環境的病態。這就解釋了爲什麼要將醫道的最高境界稱爲“濟世”,又爲什麼將良醫與良相併論。
有很多時候,孫思邈望聞聽切之後並不開湯劑藥方,他只是告訴“病人”應該如何調整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甚至思想觀念與平時的所作所爲,這樣病可以自愈,否則就算一時治好也會反覆發作。現代江湖騙子也有這麼給人看病的,但孫思邈絕對不僅是安慰與忽悠,每一句話都有醫道與病理的依據,不經意間有感化扶正世人之意。梅振衣看在眼裏,對傳統江湖中“尖”與“裏”、“道”與“術”的區別有了更深的理解。
還有一些病人被孫思邈勸下了山,告訴他們在城中找醫生調治就可以,不必舟車勞頓跑來齊雲觀,就算讓他來治也和普通的醫生沒什麼不同。這些大多是城中富貴有閒之人,也有平常好事挑剔人家,偶爾有點頭疼腦熱的小毛病,勞師動衆坐船登山來到齊雲觀,非要請老神醫來看看自己有沒有病才甘心。
而孫思邈只是一句話“不必遠來,就近尋醫即可!”然後就把這些人打發下山。這些人大老遠白跑一趟,難免腹誹甚多,逢人提到孫思邈沒什麼好話。但孫思邈如果不這麼做,一來精力有限,可能耽誤真正需要救治的病人,二來蕪州其他的醫生豈不是沒了生計?以孫思邈的聲名地位,對這些譭譽早已不在乎,換做尋常醫生還真不敢這樣。
這樣一來,有事沒事跑到齊雲觀的人便少了許多,很多人仍是就近請醫生看病,一般醫生碰到看不了或者拿不準的病情,會主動建議病人去齊雲觀找孫老神仙。有不少醫生乾脆陪着病人一起來找孫老前輩,當面切磋請教。而孫思邈總是很耐心細緻的交流講解診病用藥的心得。孫思邈不僅是一位醫生,也是醫者之師。症有可治不可治,醫者只能醫病不能醫命,孫思邈也不是任何人的病症都能治癒。對於這種情況,孫思邈會教授患者帶病延年之道,同時會對其他醫生講明可治與不可治的道理。
最後第三點,有人說孫思邈看病事必躬親,始終奮戰在醫療第一線,事實也不盡然。孫思邈年輕的時候可能確實如此吧,但別忘了老人家活了一百多歲,始終讓他衝在最前面。那麼門生晚輩都幹什麼去了?也不符合傳統的師道和孝道。
在齊雲觀中,孫思邈很多時候並不親自坐堂,也不親自診脈。接待病人的是他身邊的兩個藥童曲振聲、曲振名,附近的醫師也有慕名而來向孫思邈求教的,順便也在齊雲觀坐堂接待病人,蕪州府裏的兩名醫官也輪流跑到齊雲觀來,一方面向老神醫學習,一方面給孫思邈打下手。總之孫思邈一來,齊雲觀不僅成了醫院,也是醫學院。
大多時候,孫思邈只是在一旁指點觀察,其它醫生處理不了或者處置的不對,老人家纔會伸手。更多的時候是向藥童與醫生們講解醫理醫道,梅振衣也經常混在一旁聽,頗有所獲。等到第二年開春時,梅振衣的身體已經恢復如常,雖然談不上穿越前那麼強健,但與正常人沒有什麼區別了。他也愛湊熱鬧,經常跑到西院去坐堂,給病人診脈。
他這麼做簡直是胡鬧,但是山莊的下人們也管不了他,奇怪的是,孫思邈也由着他胡鬧,別人就更沒法說什麼了。但孫思邈還是有分寸的,凡是梅振衣診過的病人他都會叫別的醫生或者親自再診一遍,同時過問梅振衣究竟診出了什麼病症,想怎麼下藥?這樣一來,孫思邈發現梅振衣於醫道一途很有天賦,心中愈加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