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公子勝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梅毅趕到洛陽的時候,梅孝朗領軍出征前一天剛剛離開。車簿猜的不錯,這一次大唐果然以梅孝朗爲西征主帥,同時調庭州刺史王方翼爲安西都護,自碎葉出征與梅孝朗合兵一處共同征討突厥叛軍,其中還有一段小插曲。
突厥殘部再度集結圖謀叛亂。這一次與以往不同,朝廷十分重視,因爲流散在各地的各姓氏的突厥部落突然間異常團結,短期內糾集了十數萬大軍,這是近年以來邊境發生的最大規模的一次叛亂。本來在朝廷的歷年打擊與安撫之下,散居草原大漠的突厥部落早已如一盤散沙,大多無心也無力與中央政府對抗,怎麼突然就抱成團了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叛軍首領的號召力,阿史那車簿並不是最強大的突厥部落首領,卻是所有突厥貴族中的精神領袖,一種圖騰的象徵,或者說是一個“人瑞”。他是突厥最強盛時期的統一大首領畢始可汗的嫡傳後人,在草原人眼中,他就代表了突厥最尊貴的血脈。
畢始可汗,說起來與大唐帝國頗有淵源,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大唐的“國父”。想當年唐高祖李淵自太原起兵時,並沒有舉起反旗,而是尊隋煬帝爲太上皇,打出了進軍長安擁立代王楊侑爲帝的旗號,企圖效仿曹操事,挾天子以令諸侯。起兵時擔憂北方邊境不穩,特意向突厥上表稱臣,並尊畢始可汗爲義父,畢始可汗一高興,還送給了李淵千匹良馬相助。
唐高祖李淵曾自認是畢始可汗的外臣,儘管後來大唐開疆萬里,蠻夷各部俯首稱臣,但這個歷史污點是永遠洗不掉的。唐朝興盛之後,強大的突厥分裂成東西。東突厥被滅,西突厥被打殘。但在突厥各部的心目中,畢始可汗的嫡傳後人仍是他們的精神領袖。
阿史那伏念與阿史德溫傅掌權之時,既猜忌車簿但又不敢殺了車簿,只有將他專門保護與供養起來,以他的名義號召突厥各部。表面上恭恭敬敬,實際上也是派重兵把車簿軟禁了。後來伏念與溫傅叛亂,被裴行儉大軍剿滅,也等於把車簿放了出來,梅氏兄弟在草原上遇到的那神祕而又精銳的殘部,就是車簿與他的近衛。
在伏念被誅之前,唐朝沒有殺立功降將的先例,伏念陣前投誠協助裴行儉大軍平亂,到了洛陽卻被殺。突厥諸殘部多有不服,此次車簿脫困登高一呼,應者雲集。消息傳到洛陽,偏偏李治病重,武后招諸臣廷議,需要派一個領軍的主帥。
程務挺不建議在朝中派人,理由是西北一帶地域遼闊氣候複雜,各部落的分佈與遷徙情況也非常複雜,需要一名熟悉當地形況的將領來指揮大軍才能取得戰略的主動,而裴行儉恰恰病故,無人熟悉西北的地理與軍務。他推薦庭州刺史王方翼爲主帥,此人在西北經營多年,不僅熟悉情況而且在當地的百姓中威望很高。
武后原先的當算,西征主帥應在梅孝朗與程務挺兩人當中選一個,程務挺卻推薦了王方翼。憑心而論,如果從軍事角度王方翼確實是最合適的主帥,但程務挺是一名純粹的武將,腦袋裏沒有考慮其它複雜的事。
那王方翼是已故王皇后遠房堂兄,武氏是扳倒了王皇后才坐到皇后的位子上,逐漸掌握朝廷大權,對王氏一族多有疑忌,不陷害就不錯了,怎可能重用?武后沒有采納這個建議,任命梅孝朗爲主帥率軍二十萬開往西北,王方翼爲副帥,率領十萬西北鎮守軍馬與梅孝朗大軍匯合,軍中事務一切由梅孝朗節制,既用王方翼打仗又不想讓他立頭功。
其時梅孝朗已知道長子在蕪州被擄的消息,派人四下尋找,也向江南附近一帶的各州府打了招呼,心中很是憂慮,但國事爲重,也不得不領軍離開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