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公子勝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炒茶的工藝現代人看來並不複雜,但也有許多講究,不是人人一伸手就能幹的。傳統炒茶以專用的爐竈與大鐵鍋爲工具,將新摘的嫩茶葉放在裏面不停的翻炒,有三個注意事項。
首先要使茶葉充分的脫水乾燥,以便於長期保存,一個熟練的炒茶工手法是要經過長期訓練的。茶葉乾燥過程中會慢慢變脆,你不能把茶葉炒碎了,否則只能得到一鍋茶葉末。而且還要十分注意火候,不能把茶葉炒焦。其次炒制綠茶的過程中要保持茶葉鮮亮的綠色,也就是說不要破壞葉綠素以及維C等成份,還要把茶香給炒出來,去掉新鮮樹葉的那種土燥氣。這對火候、溫度、時間、翻炒頻率都有特殊的經驗要求。最後還有一點一般人就不太瞭解了,新鮮茶樹葉的背面有一層非常細密的茸毛,肉眼幾乎看不清,稱之爲“毫”。既要把茶葉炒出來,又要儘量把這一層“毫”保留。炒完之後茶葉上的毫是白色的,比嫩葉狀態下要清楚得多。
如果你抓一把上好的初炒綠茶,在手中使勁抖一抖吹一口氣,就會有煙霧狀的白毫飛起,很是好看。茶葉的口味不僅在於泡出來的汁液,也和這層白毫有關。開個玩笑,外行炒出來的茶葉可能看上去差不多,但怎麼泡也沒有那種滋味和韻味。
丹霞派待客用的茶葉自然是極好的,卻不是用竈臺鐵鍋翻炒,而是用煉器之法中的文火術直接加工而成,一般人根本無從效仿,這也是它沒有推廣的原因。梅振衣加工的那一批茶葉,用的也是煉器文火之術。
他將這一手法術傳給了梅大東,要他如此炒茶,同時也是一種修行。梅大東這個人性情淳厚,也不覺得枯燥,以此歷練很是認真。但要想大規模產茶的話,不可能只用這種方法。梅振衣要他實驗普通人能採用的竈鍋炒茶工藝,成功之後再訓練炒茶工人掌握純熟,梅大東辦的也一絲不苟。
後來梅家出產的茶葉,大多是以鐵鍋炒製出來的,而其中最上品的,是梅氏子弟以煉器文火之術直接炒製成功的。
梅振衣煉製一百零八扇吉祥軟草蒲團之後,對法力以及神唸的運用已經相當精純了,隨後他又開始了另一種修行歷練。很簡單但也很用功用心,就是和梅大東一起炒茶,以煉器文火之術。既是一種示範傳授,也是自己的一種修行磨練。
茶葉這東西可不是吉祥軟草莖,不是什麼天材地寶,不需要用多大的威力多強的法力,就是需要細緻耐心,時刻注意控制運用法力的火候。一點點積累,直至日久功深隨心信手,修爲達到脫胎換骨境界。再往上一步很艱難,這一點看知焰仙子的經歷就知道了。
有的高人修成飛天之能有上百年,法力深厚無比,但卻遲遲無法突破脫胎換骨的地步,成就出神入化的地仙境界。梅振衣也沒有別的好辦法,除了每日夜間靜坐行功,白天就是如此修行。他有一個感覺,假如有一天能夠讓萬家酒店那口井重新出水,這脫胎換骨境界就到了“知常”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