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公子勝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武后崇佛天下皆知,僧人上書也就罷了,道士們湊什麼熱鬧?這叫識時務見風使舵。和尚道士未必就是守望、鍾離這種修行高人,混個身份享受供奉待遇的俗人有的是,遠比真正的修士多得多。唐代有馮小寶這等淫僧,現代也有梅正乾這種只會騙錢花的江湖道人。
其實大家看得都很清楚,朝野內外雖熱鬧,獨缺一個人的上表,那就是當今皇帝李旦。自古雖有退位與禪讓之說,但都是父讓位於子、君禪位於臣,可是兒子將皇位讓給母親。千古以來聞所未聞,既不是退位也不是禪讓,除非是造反。否則無先例禮法可參照。
轉過年來,皇上李旦過二十九歲生辰,於離宮設宴。羣臣按禮到賀,這纔有機會見到幽居的皇帝。席間就有人直言不諱,提醒皇上也去勸武后從傅遊藝所請,以順應天意民情云云。
李旦滿面愁容,退席之後尋了個機會找來南魯公梅孝朗,私下問道:“南魯公爲三朝宰輔,忠心耿耿有大功於唐,必不會害我。請問如今之計,我當如何自取?”
梅孝朗拜倒於地,小心翼翼地答道:“帝王家事,臣不敢言,只說臣之家事,當年高祖起事立唐,各路煙塵酋首投奔長安異姓封王者不少,而如今繼位子侄何在?臣之父南魯王。臨終自請削子嗣王爵,臣幸有寸功得沐隆恩,仍爲三朝首輔。竊以爲,陛下應思春秋長遠之計。”
李旦嘆息一聲,親手將梅孝朗扶起來道:“梅公的意思我明白,但我怎麼做才能春秋長遠?且此事千古未聞,無禮法可循,公有何可教我?”
梅孝朗:“自古改朝,天子易姓,言盡於此,陛下莫要再逼問於臣。”
李旦默然良久,終於揮手道:“知道了,你去吧。”
梅孝朗躬身告退。第二天李旦於宮中上表,要注意,他的身份是皇帝,寫的這個東西卻是“上表”而不是“下旨”,因爲內容很特殊——祈請武后賜姓爲武,願兒從母性。
武后不是喜歡改別人的姓嗎?那就連兒子的姓一起改了吧。民間也有兒從母姓的事例,勉強說的過去。武后下懿旨恩准,緊接着李旦發了一道聖旨,言自古帝王改姓則江山改號,請天后登基,改國號爲周。雖然也是退位,李旦這種做法卻要巧妙得多,不是簡單的原意退位就行了,還要想自己的下場,這麼做,是能想到的、最好的保身之計了。爲什麼要改國號爲周呢?因爲“武”這個姓氏起源於周朝王室,與李唐追封老子爲先祖一般手法,武后也追封周文王爲先祖,立國號爲大周看上去名正言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