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齋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
陣陣清朗的讀書聲,從鬱郁山林中的一間草廬中傳出。
這是一間鄉村學堂,內有二十八名學子和一位老夫子,學子年幼的不到十歲,年長的已行冠禮,皆是專心致志,無一人神遊物外。
老夫子雖年過五旬,卻是中氣十足,嗓音洪亮如猿,他鮮談聖賢經義,卻好言道德寓言,能將一則寓言故事說得繪聲繪色,娓娓動聽,不輸給賣口水的說書人,因此頗得學生青睞。
這堂課上他講的內容,是聖人弟子受人以勸德,以及謙讓而止善的故事。
“……前弟子接受落水者的報答,施恩受酬,得聖人嘉許,後弟子贖人而拒償,施恩不圖報答,卻被聖人責備,其中的用意,你們要細細體會。今日天色已晚,課時便到此爲止,衆人散課吧。”
老夫子用戒尺敲了敲硯臺,合上書簡,慢悠悠的踱步走出書堂。
看到夫子身影消失後,安靜的學堂才一下子鬨鬧起來,衆學子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依着關係的親密形成好幾個圈子,或是議論着課堂上的內容,或是商討放學後該到哪裏嬉玩。
在這一團和氣的氛圍中,唯有一名少年例外,孑然一身,無人搭話,以他的課桌爲中心,形成空寂的圓圈。
奇怪的是,他一點不顯得孤獨,反而有一種獨立在紅塵外的清靈,與周遭嘰嘰喳喳的同齡人相比,頗彰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