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寒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三段擊他是知道的,其實這個詞並非歐洲的專屬,大明早在朱元璋時期,大將沐英就使用這種火器戰術。
無非就是將火槍兵分作三排,第一排射擊完後退至第三排裝彈,第二排頂上繼續射擊,在短時間內可將射擊效率提升三倍。
張世康覺得不太夠,倘若敵人全是步軍還行,如果敵軍是騎兵,效率還是不夠高。
再加上這時候的火銃準頭很差,騎兵騎在戰馬上高速衝鋒,導致準頭更差。
爲了彌補這種欠缺,張世康在三段擊的基礎上,加入了線列步兵的一部分戰術。
他將五千人分成十隊,每隊五百人,每個小方隊間隔五十到一百步,每個方隊由把總指揮,分作十六排,每排三十人。
戰鬥時,兩排爲一個作戰單元,第一排採用下蹲式射擊,第二排則是直立式,射擊完畢後後撤,後邊的兩排補上。
這樣不僅能提高射擊效率,也增大了射擊覆蓋面,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出火銃的密集火力。
只是在實際操作上,要比原版的三段擊複雜許多,張世康時常因爲部下的錯誤操作氣的跳腳。
“徐文遠,你丫爲啥總是慢半拍?是不是中午不想喫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