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常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施得暗暗喫了一驚,他也算識人無數了,不管是月國樑還是黃子軒,面相之上都有或多或少的缺陷,完美者,萬無其一,元元算是一個,不過元元是先天大成之相,後天的面相是否還可以一直保持完美,就不好說了。相由心生,如果元元一直不改她的機心,到了三四十歲之後,她的面相會多了陰晦少了明媚。
眼前的老者明顯不是先天大成之相,而是後天一心向善事事坦蕩,才心底無私天寬,修正了面相之中的天生的缺陷,終於有了現在的圓滿之相。
一個人在40歲之前,面相天生,是父母所賜,40歲之後,面相會隨着心中的善惡而變得面善或是面惡。如果一個人天生面相醜陋,但卻是心底十分善良,那麼40歲後,也會變得慈眉善目。而如果一個人天生面善,或是眉清目秀,卻心中陰暗而醜惡,或是從事的是暴力的職業,那麼到了40歲後,也會變得滿臉橫肉。
所以面相學不是迷信,也不是無稽之談,而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人生命理學。初次見面的人,從他的長相、目光以及言談舉止之中,大概就可以推算他的性格和爲人。一個慈眉善目之人,必定心懷坦蕩而樂觀向上,一個滿臉橫肉之人,多半不是樂善好施的好人。當然,也有面善心惡或是面惡心善的情況,凡事沒有絕對,不過相比之下,就少多了。
面相一說,自古有之,早就當年吳王勾踐時,范蠡就成功地運用了面相學,逃過一難,他深知勾踐爲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遂功成身退,與西施一起泛舟齊國,變姓名爲鴟夷子皮。而和他同時輔佐勾踐的文種,不聽他的勸告,非要留下,結果最後被勾踐賜劍自殺。
其他如蘇秦是“骨鼻劍脊”,所以名滿天下,成爲著名的縱橫家。項羽是“目有重瞳”,所以所向披靡,成爲霸王。而周亞夫是“縱理入口”,縱理即法令,相術中說縱理入脣爲餓死之相,周亞夫最終確實是絕食而死。劉秀則是“隆準日角”,所以後來成爲中興漢室的光武帝。
想遠了,施得一時恍惚,收回了心思,目光又落到了和他對話的年輕人身上。
剛纔他沒有過多留意年輕人的面相,由於老者的面相吸引了他,他忽然對年輕人的面相又有了興趣,目光中就多了審視之意,再次觀察了年輕人的面相。
不看還好,一看之下,更是讓施得大喫一驚。
倒不是說年輕人的面相有多好,是什麼大富大貴之相,而是年輕人的面相似乎存在了數種可能,一是如果年輕人一轉身,可能會是大權在握權動天下的大貴之相。二是年輕人的人生走向似乎面臨着一個重大的轉折,向左走,會是一事無成並且最終早死之相,三是如果年輕人向右走,卻又可能是名動天下手握鉅額資產的大富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