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常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施得以前也見過在紅燈時向他彎腰鞠躬乞討的乞丐,他還就此事徵求過何爺的意思,因爲他也知道有部分乞丐是職業乞丐,甚至有些乞丐身上背的孩子是拐騙來的孩子,是他們藉以博取同情心的道具,該不該給他們錢呢?
何爺的回答是,你不知道哪一個乞丐是真的只爲了討一口飯喫的乞丐,哪一個是騙子乞丐,該給的錢,還要是要給。你的善心和平等心以及佈施,和乞丐的真假無關,只和你一顆心是不是慈悲和平等有關。也就是說,不要去想對方是不是真的乞丐,只需要你用一顆平等的慈悲心去隨緣佈施即可。
施得領悟了何爺的教誨,富人拿出100萬佈施,和窮人拿出1塊錢布施,如果發心相同,那麼福分相同。再如果100萬隻是富人的十分之一的財富,而1塊錢是窮人的全部財產,那麼窮人的佈施功德大過富人。
所以,並不是說人窮就無法以佈施之心培植善根了,只要心到了,哪怕只有一塊錢的佈施,也可以收穫千倍萬倍的回報,舍一得萬報的天地法則,真實不虛。
經過一段時間的行善積德,施得習慣成自然,只要見到乞丐,必定會佈施,多少不一定,看錢包中零錢的多少,反正肯定不會讓和他相遇的乞丐空過。所謂隨遇而安隨緣而行,遇到了就是有緣。佈施就如將種子種到田地之中,只要種下,必有收穫。不種,肯定沒有收穫。
久而久之,施得的佈施之心,從刻意到隨意,從隨意到無意,成了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遇到乞丐他沒有佈施,反倒渾身難受,好象做錯了什麼一樣。
他也明白何爺的苦心,要的是培養他的習以爲常。一個人習慣了行善積德,那麼天長日久,他一直行走在善良的大道之上,那麼身邊遇到的人,也全會是善良的好人。相反,一個人習慣了貪婪吝嗇,那麼長此以往,他就會一直行走在自私的小路之上,他身邊遇到的人,也會是自私自利之人。
施得一腳剎停了汽車,見車前有兩個乞丐,一個瘦小如柴,年約十二三歲,頭髮如亂草,另一個又高又壯,年約十五六歲,頭如光瓢,寸草不生,二人都是衣衫襤褸,在深秋的秋風中,凍得瑟瑟發抖。
若是以前,施得說不定會勃然大怒,而且還會下車衝二人怒吼一聲:“找死呀!想死去撞火車!”但現在,他心中湧動的是同情心,是憐憫,十五六歲正是上學的階段,正是在父母的庇護下幸福成長的少年時光,而眼前的乞丐卻是流浪街頭風餐露宿,就如秋天的一片落葉,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被風吹雨打消失在了天地之間。同樣是爹生娘養的孩子,人和人的人生際遇,真是天淵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