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常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從縣委大院到家中,步行要將近一個小時,騎車就是二十多分鐘,迎着夕陽,關允將自行車蹬得飛快,一路飛奔回家。
家在縣城以南幾公里外的孔縣第一職業中學,正是關允的父親關成仁的任教之地。第一職業中學是孔縣效仿各地興起的實驗中學而打造的一所集師範教育、職業高中和中專院校爲一體的綜合性學校,創辦的時間不長,在孔縣的影響極大,不少富裕人家的孩子學習成績一般,考不上中專或是孔縣一中的高中,就會花錢來職中上師範或是職高,年學費3000元,可以解決非農戶口,並畢業後安排正式工作。
雖然學費極高,但報名者依然絡繹不絕,在1996年,非農戶口和正式工作的誘惑力之大,足以讓學生家長將辛苦一輩子的積蓄全部用來投資在教育上面。或許,教育產業化之所以興起,也和許多有錢沒文化的家長盲目認爲用錢就可以買來知識的錯誤認知有關。
不過別說在孔縣如此,在別的區縣也是如此,九十年代,一箇中專生的分量比起後來本二本三的大本還要重,農村出身的孩子,以跳出農門爲最大的奮鬥目標,考上中專不但可以擺脫農民的身份,擁有非農戶口,還可以分配工作,又比上大學少三年時間可以爲家中節省不少金錢,因此考取中專成爲無數寒門學子的首選,也導致中專的錄取分數之高,甚至一度超過重點高中。而中專的錄取比例之低,基本上一所鄉鎮中學一年只有兩三人考取!
由此也更可見關允身爲京城大學高材生的珍貴。
一進職業中學的校門,熟人紛紛衝關允招手問好,一個個熱情洋溢的笑臉在眼前閃過,樸實、真誠,讓關允心中十分舒坦。比起縣委之中形形色色的衆人心思各異的笑臉,還是親朋好友的笑臉更讓人感受到人情的溫暖。親朋好友之間的問候,不因關允副科幹部的身份,而是對他考取京城大學的敬佩。
職業中學佔地面積不小,足有上千畝,除了教學樓之外,教職工宿舍都是單獨成院的平房,關允的家位於學校的職工宿舍的偏東南,是一戶獨門獨院,三間正房,兩間偏房,院中還有十幾棵果樹,正是果實累累的季節,蘋果、犁掛滿枝頭,果香四溢。
院中還有幾塊菜地,長滿了綠油油的青菜,院子的一隅還有一個雞棚,養了十幾只家雞,正喔喔咯咯叫個不停。
一見關允回來,最先出來迎接的不是容小妹,而是小白。
小白長着一個黑鼻子,兩個大耳朵上各有一片黑,背上還有一塊黃,好玩的是,它的尾巴也是黑尖。小白是關允養大的老狗,關允上大學之前它就來到了關家,到現在,已經六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