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仁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根據傅尚良的安排.沈天涯接手了徐少林那一攤子工作。沈天涯在預算處呆的時間不算短了.業務熟悉,不到半個月就把工作上的事情理得順順當當。處里人員的分工基本不變,自己主要負責徐少林管過的機動財力、週轉金以及預算收支編制和調整等。這樣丁是丁卯是卯,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既分工又合作,處裏工作很快步入正軌。
說實話,工作再多再繁雜,有章可循,有慣例可參考,都好辦。不好辦的還是跟上下左右關係的協調。財政局是政府的綜合部門,一個地方的各項經濟指標,什麼投資規模,一二三產業結構,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匡內生產總值等等,說一千道一萬,最終都要落腳到財政收支水平上來。也就是說,其他的數字再漂亮,增值比例再大,稅收上不來,財政金庫裏沒錢,都是一句空話。說白了,其他經濟指標都好注水,而且注得越多越好,要向上級彙報,要在大會小會做報告.或要登報上電視,數字響亮,說的有面子,聽的看的也不會深究.究也究不出名堂。惟獨這個財政收支注起水來確實有些麻煩。並不是財政就不注水,比如公安部門的罰沒收入,昨天交到財政,今天全額返回,用行話說叫做空轉一番,財政數字大了,政府卻沒增加一分錢的可用財力。這實際就是一種注水方式。只是這種注水法,得體現在具體數字上,因爲賬上發生過這樣的資金.必須向市委市政府說清楚,讓領導們心中有數,同時還得接受人大常委會的審覈,以體現人民當家作主,人民的事情人民辦的民主精神。這就夠財政應付的了,每一個數字你必須做得像模像樣,市委看着舒服.市政府看着高興,人大看着也要氣順。而真要做到這一點,光有業務水平還不夠,還得有政治頭腦,叫做數字就是政治。市委市政府領導就常常用這句話告誡財政局領導,財政局領導轉而又告誡財政局的幹部,沈天涯他們早就耳熟能詳了。
這還是面上的,還有背後的,鮮爲人知的,那就是各路領導都想到財政來插一手,財政局或者說預算處的人必須玩得轉擺得平。馬如龍住進醫院後,預算處長爲什麼空了這麼久確定不下,就是有權威的領導都想安排自己的人,一時形成不了共識。領導各有自己的工作職責和權力範圍,想要把自己的職責發揮得淋漓盡致,將自己的範圍經營得有板有眼,說得好聽些叫做辦實事出政績,爲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如今市場經濟條件下.沒有兩個錢那是不行的,財政有自己的人當然就好辦事。別說從本級財政弄好多錢出去,至少想方設法從上級有關部門或別的途徑弄來的錢從財政經過時,財政有自己的人及時提供信息,早點把錢撥付到位,於公於私都是有好處的。
所以財政局有人形象地說,一個地方就是一張密密的網,網是由人財物等一個又一個結紮成的,財政局算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結,受着各路領導和部門的牽制,你這個結必須扎得有藝術有彈性,該松時松,該緊時緊。如果不該松的時侯太鬆,一牽一扯會散掉;如果不該緊的時候太緊,你來拉我來拽終會成爲死結。可見紮好這個結得有些水平。就說徐少林吧,掌管資金大權沒多久就敗下陣來,灰溜溜離開了預算處,就是沒有把握好這個結的鬆緊度。這是沈天涯接手他分管的工作後才體會出來的.原來他敗走麥城的真正原因並非僅僅是那幅字那篇文章的事。
沈天涯因爲要熟悉徐少林管過的工作的詳細情況,把小宋做的臺賬和部分存檔資料拿出來翻了翻.發現有幾筆撥款領導籤的字挺有意思。外行人對這些簽字自然看不出什麼道道,內行的人多少可以窺見徐少林當時的處境。
比如市財政撥給勞動局的那三百五十萬,勞動局打的報告上既有賈志堅和傅尚良的簽字,還有歐陽鴻的簽字。歐陽鴻是不會在報告上籤署具體意見,只籤轉某某或請某某閱一些沒有實際意義的字眼。但昌都機關裏懂內情的人知道,歐陽鴻在報告籤的字不會有什麼區別,但報告的處理方式卻各有不同。如果是當事人拿着歐陽鴻簽了字的報告送往有關部門的,有關部門完全不用理睬;如果是市委祕書處的人送達的,得酌情處理;如果是歐陽鴻的祕書郭清平送上門的,那就意味着非解決不可了。
歐陽鴻簽在勞動局這個報告上的字也跟過去一樣,只有轉尚良同志幾個冷冰冰的字眼。但報告是郭清平特意送到傅尚良手上的,而且傅尚良也參加了研究勞動大廈的常委擴大會議,所以他的意見一點也不含糊:“根據歐陽書記意見和常委會議決議,同意撥付三百五十萬元,請賈市長審批。”偏偏報告上賈志堅沒有具體意見,他只在報告標題與正文中間空白處寫着賈志堅三個字。三個人簽字的日期,歐陽鴻最先,傅尚良次之,賈志堅最後。
沈天涯知道,賈志堅是主管財政的常務副市長,財政局具體說預算處必須有他的簽字才能開具撥款書到銀行去撥款,因此他的意見一般是很具體的,比如“同意撥付多少”之類,預算處要據此作賬,以後審計和紀檢等部門來審查時都要以此爲準。這裏賈志堅只留下一個名字,沒有任何意見,看得出他對這事是有異議的。沈天涯一問小宋,果然對這筆撥款,賈志堅和歐陽鴻意見不太統一。
原來爲了弄到北京那兩千五百萬元,賈志堅曾親自陪那位唐老闆去北京跑了兩趟,後被歐陽鴻在市常委會上一句話把資金拿到了不是賈志堅分管的昌東開發區去了,賈志堅雖然要維護歐陽鴻的威信,不好在常委會上跟他頂撞,心裏卻有些不服。所以歐陽鴻通過常委會決定由市財政出三百五十萬元,並要賈志堅當場表態,賈志堅知道胳膊扭不過大腿,不得不表了態,但會後卻以財政要保工資發放爲由,一直拖着沒讓預算處把這筆款子撥走。
事實是當時昌都市稅收連續三個月下滑,財政連工資都沒法保證,而省政府又向地市政府下達了財稅收支目標考覈指標,各級政府如果不按時足額將工資發放到幹部教師手中,要在全省通報批評,市政府一把手和管財政的領導要到省政府去說明情況。在這樣的形勢下,賈志堅自然不願分散資金,影響工資發放,沒立即按歐陽鴻的意見在勞動局的報告上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