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是嗎?謝謝你這信息。”唐天明說:“有情況再聯繫!”
劉梅知道,京匯的項目,湖東那邊一直在跟蹤着。王虛從中插了一槓,這以前她是不清楚的,上次唐天明專門來找王虛,也就是爲這事。最近,王虛那邊看來有進展,電話不斷,就是跟劉梅說話的空當,也接了好幾個電話,其中就有一個叫楊總的,說要確定時間到桐山考察。畢竟湖東和仁義都是南州的,而桐山雖然離仁義更近,但還是外省。劉梅將這消息告訴唐天明,也算是盡到責任。京城的項目競爭有兩大塊,一大塊,是向中直各部門爭。中直各部門,都有項目,都有資金,就看你怎麼爭,以什麼名義爭。仁義這一年多來,就爭過保護母親河項目、雙學雙比項目、基層先鋒崗項目等等,這些項目都是一般人很難搞清內幕的。劉梅卻把它們作爲一個重點,結果是花的精力最少,獲得的實效最大。當然,項目爭的重點還是那些扶貧項目、農業產業化項目、技改項目、以工代賑、財政轉移支付,這些項目動輒上千萬,只要你去爭,都會有,只是有份額大小的區別。梨花節後,劉梅準備再發起新一輪的爭項目戰。身在駐京辦,不爭項目,不搞錢回仁義,怎麼向仁義交差?有時,她也累,特別最近。她一直在想,要是駐京辦真撤了倒好,自己就留在北京,如果能跟宋洋在一起,那也就是她所期盼的生活了……
梨花節的準備工作緊鑼密鼓,每天劉梅都能收到梨花辦的進度督報,其中也包括聯絡組情況的通報。聯絡組這一塊,說是3人,事實上就是劉梅一個人在奔波。其實也沒奔波,大部分事情都是池強在做。池強對這事的熱情,讓劉梅既感動又有些羞愧。池強對她是存着心,且存着真心。可是……昨天下午,她和池強還有劉導,對開幕式演出的方案最後進行了敲定,對演員也進行了調整。範任安特別給劉梅打了電話,說想請某知名一線女演員出席,而這女演員原來並不在演出名單上。池強覺得很爲難,劉導說:“如果檔期不衝突,再加10萬,應該沒問題。”
“10萬不是大數字,關鍵是人家答不答應?一個縣……”
“那是策劃。在此之前,我得搞清楚她在哪裏演出。我直接把她從演出地拉到仁義。”劉導說:“一線歌手到縣一級,是少,但也不是沒有。現在是市場經濟,反正都是唱歌,哪兒唱不一樣?”
這樣,演出這一塊的經費就漲到了320萬,主要是演員費用與舞臺。葉百川也算是有辦法,除了號召企業出來積極贊助外,他還將梨花節開幕式演出完全推向了商業化。縣裏給政策,由創新廣告策劃公司承擔了贊助費用的籌集,廣告公司得20%的收益。據說,短短的十來天,已經籌集到廣告贊助費用近300萬。可見市場真是一個能伸能縮的怪物。利益有了,市場就來了。縣裏拿了錢,自然對梨花節更有信心。原先,範任安書記對此還很有顧慮,現在也積極了,梨花辦的督報上,就天天能見到範任安書記督查梨花節的報道。聯絡組在原來的主要是演出聯繫的任務後,又增加一條,配合宣傳組邀請北京媒體。這個任務對於劉梅來說就有些難辦。她跟媒體的關係,目前幾乎是零。好在只是配合,主要工作還是宣傳組去幹。葉百川來時,應該帶着宣傳組一道。有些媒體是要當面請的,媒體是上帝,記者是無冕之王。特別是到了縣一級,一聽說中央媒體來了,書記縣長也得跟在後面。否則,極有可能被記者整出篇負面曝光稿件。喫好了,喝好了,玩好了,帶好了,而且要顯出記者是從來不要的,是地方上太熱情。這樣,可能平安無事,甚至會在某報或者某臺上發個小報道出個短圖像。劉梅所在的一中,就曾被某中央媒體的記者給整過(這是事後用詞),那記者採訪到了一中教師搞家教,寫了篇稿件,卻沒發出來,先是傳真給了一中校長。校長一見,馬上向縣長彙報。縣長急了,馬上開會研究,一是說明情況,二是專程派人進京,與記者聯繫。後來,進京的人又通過關係,花了很大氣力,總算將那記者給“擺平”了。因爲這事劉梅對記者沒有好印象,因此,到北京後,也有意無意地拒絕與媒體打交道。
劉導甩着長頭髮道:“這個演出,這費用,也只有池哥與劉主任能拿下。反正我是分文賺不到的。你們怎麼着,也得……”
“這個我負責。”池強拍了拍劉導的肩膀,“下次我包你滿意。劉主任這邊,也給縣裏建議一下,給個十萬八萬的,不然,劉導豈不?”
“葉縣長馬上要過來,等見了面,你們直接說吧!”劉梅覺得經費的事不該是她定的,何況她也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