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剛纔這一小會,他已經把金屬打包機的原理和結構都想明白了,粗粗一算,30萬一臺的製造成本是完全沒問題的,如果真能40萬一臺賣出去,10萬毛利是完全可以保證的。
“4臺設備,40萬毛利,你不想要?”唐子風問道。
秦仲年有些窘了。他也是先入爲主,總覺得臨一機是做切削機牀的,就不應當去做鍛壓機牀,這也是在部委工作養成的習慣。現在被唐子風一說,他纔想起自己現在的角色是臨一機的總工程師。這幾次廠裏開廠務會,周衡大多數時間都是在談業務問題。一筆160萬產值的業務,對於今天的臨一機來說,絕對不是可有可無的。既然能拿得下來,爲什麼不做呢?
“我這個老腦筋!”秦仲年倒是個襟懷坦蕩的人,知道自己錯了,立馬就承認了,他說道:“小唐,是我錯了。其實吧,金屬打包機的技術是比較成熟的,咱們國家在70年代的時候就已經開發出來了,主要技術都是我們機械設計院搞的。這些年打包機的技術有所改進,但基本原理是不變的。
“說實在的,打包機的製造難度,比咱們日常造的車牀、銑牀啥的低得多了。它對零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比機牀要低兩個級別以上,我們如果願意去造打包機,絕對比國內幾家專業廠子造的要好得多。”
韓偉昌也連連點頭,說:“沒錯,咱們臨一機是造精密機牀的,每個零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都高得很。這個金屬打包機,不就是用鐵皮做個箱子,把那些廢鐵塞進去,然後用液壓桿往裏面杵,把廢鐵杵成坨坨,能有多高的精度要求?”
“韓工,你這話說得也太糙了吧?打包機雖然不算什麼高難度的產品,也不至於像你說的那麼簡單啊。”
秦仲年無語了。當年國內自主開發金屬打包機的時候,他剛到機械設計院工作,幫着技術大牛們打過下手,所以對這個情況還是比較瞭解的。韓偉昌說的原理是對的,但經他一形容,好像成了農村裏打土坯的樣子,實在是有辱斯文了。
其實這種設備也是有它的技術難度的,比如說……又比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