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唐子風是個技術盲,但柔性製造技術這個概念,他卻是懂的。
事實上,在這個年代裏,國內已經有不少專家在討論柔性製造技術的事情,其中九成以上是分不清車牀銑牀的經濟學家,只有一成是真正搞機牀技術的工程師。
這就有點像唐子風穿越之前的那個年代,經濟學家們一張嘴就是“3D製造”、“工業4.0”啥的,但其實沒幾個人真的知道這東西是怎麼回事,只知道它很時髦,你嘴裏不叼幾個這樣的詞彙,都不好意思說自己緊跟時代。
傳統的工業製造,講究的是大批量與標準化。比如說一家企業接到一個訂單,是生產1萬輛某個型號的汽車,生產管理部門會把任務分解給每一個工人,每個工人只需要按照圖紙的工藝要求製造同一種零件,數量是以萬爲單位來計算的。
爲了提高生產效率,設計師往往會把一些零件設計成標準化規格,比如汽車上很多部位的螺絲規格是一樣的,一輛汽車上有20個同樣的螺絲,一萬輛就有20萬個同樣的螺絲。由於生產批量大,企業可以採用專用的機牀和刀具、夾具等,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單件成本。
隨着後工業化社會的來臨,消費者對於工業品的個性化要求越來越高,有些企業甚至允許消費者自行定製個性化的汽車。
這類個性化的工業產品生產批量小,有些甚至可能是單件生產,如果每換一個規格就要重新向工人下指令,工人就有可能會無所適從,既談不上有什麼工作效率,也很難保證生產的質量。
在這種情況下,柔性製造技術便應運而生了。它依託計算機技術和自動控制技術,把一系列數控機牀結合在一起,實現產品的自動化製造。
任何一個個性化的產品訂單,會由計算機分解成具體的零部件生產要求,然後發送給指定的機牀進行加工。自動換刀系統能夠根據加工要求選擇正確的刀具,自動託板會把需要加工的零部件送到正確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