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你是不是想把臨一機收了?”
“收了!”唐子風這一驚可非同小可,他瞪着王梓傑,問道:“你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我從來也沒這樣想過啊。”
王梓傑說:“時下全國各地大批國企經營困難,學術界的觀點也比較統一,大家都認爲主要原因是國企產權不明晰,導致經營者缺乏主動性。解決方案這方面,有一種比較主流的觀點,就是認爲應當推進MBO,有些地方已經在搞試點,你是不是也想把臨一機給‘歐’了?”
所謂MBO,翻譯過來稱爲管理層收購,也就是由企業原來的管理層通過融資的方法把企業收購到個人名下,從而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的統一。
管理層收購的方式最早起源於西方,在70至80年代頗爲流行。90年代,面對國企大面積虧損的狀況,中國的管理學者將MBO引入到中國,並迅速成爲一個理論熱點。管理層收購的主要目的在於解決所謂“所有者缺位”的問題。中國的國有企業名義上屬於全民所有,但實際的結果卻是誰都不管,這就是學者們所說的“所有者缺位”。
從理論上說,全國百姓都是全民所有制企業的主人,但實際的所有權是不可能由全民來共同行使的。各級政府管理部門是代表人民行使所有者職權的,但這畢竟不是官員自己的財產,誰又會盡心盡責地去行使這個權力呢?
在這種情況下,國企就成爲無主的財產,誰都可以伸手去撈一把。此前的臨一機,廠領導集體腐敗,上級部門鞭長莫及,廠裏的職工則是漠然視之,這麼一個幾十年的老廠,居然敗到發不出工資的境地,這就是所有者缺位帶來的惡果。
面對這種情況,學術界提出了一種觀點,建議把企業的管理者變成企業的所有者,這就是MBO這個概念的來歷。關於如何對國企進行MBO,也有不同的意見,有的建議讓管理層直接把企業全部買下,一了百了,也有的認爲國家還是應當擁有企業的所有權,管理層收購一部分股份即可。只要企業裏有了管理層的股份,這就不再是別人家的財產,管理層也就會用心去經營了。
這個概念一經提出,在學術界的影響倒也無所謂,實踐部門卻是如獲至寶。說穿了,就是一大幫國企領導早就盼着能夠把國企變成自己的囊中之物,原來還有些不好意思,現在人家學術界提出了觀點,還說是什麼國際先進經驗,那麼自己順水推舟,也算是解放思想啥的,豈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