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你們可真行啊。”曹炳年對唐子風說,“神不知鬼不覺地,你們就搞出了這麼大的宣傳攻勢。如果不是周處長跟我說,我還真沒看出來,這些宣傳都是出自於你們一個單位。這些文章,相互之間一點相似性都沒有,發的媒體也是零零碎碎,找不着什麼規律。唐廠長,你不到我們系統來,真是屈才了。”
說到最後那句話的時候,他咧開嘴笑了起來,似乎對於自己的幽默很是得意。他前面說的周處長,正是指周衡。事實上,周衡兩年多以前就已經離開機電處,到臨一機當廠長去了,曹炳年用過去的職務來稱呼周衡,或許是因爲習慣,或許也是爲了顯示自己與周衡有多年的交情。
唐子風也笑着答道:“我們在做宣傳的時候,也考慮到了不能讓人察覺出是有組織的行爲,萬一因此而惹出外交糾紛,我們就喫罪不起了。所以,我們設計了一些障眼法,想不到還真有點效果。”
他這話,其中也有幾分自吹的成分。媒體上的那些稿子風格各異,一個原因是唐子風刻意爲之,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有些稿子根本就不是唐子風他們弄出來的,而是一些作家的跟風之作。90年代中期是紙媒體蓬勃發展的時代,也催生出了一個自稱爲“自由撰稿人”的羣體,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緊跟潮流,什麼樣的內容搶眼球,他們就編什麼樣的段子,其節操比唐子風還不如。
幾年後,互聯網開始普及,這些人都轉移到了網絡上,這就是後話了。
“你們還怕外交糾紛?”曹炳年用似乎帶着幾分嘲諷的口吻說,“就你們組織的這些稿子,已經嚴重影響到中韓友誼了。韓國大使館好幾次向有關部門提出交涉,說一些中國媒體上的涉韓言論失實,要求澄清。也就是他們還沒發現這件事是你們故意安排的,否則有關部門早就找你們喝茶去了。”
“這不,我們就主動到曹經理這裏來喝茶了。”唐子風輕鬆地說。
曹炳年收起調侃的神色,認真地說:“這件事,機械部那邊向我們反映過,據說也是你們的意見。其他渠道也有一些反映,總的一個意見,就是認爲韓國政府以及一些民間文化機構在中國的宣傳有些過頭了,韓國文化對中國社會的滲透過於深入,有可能會帶來一些思想上、文化上和經濟上的不利影響。對此,我們部門也考慮過要採取一些行動,卻想不到你們搶先做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