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你仔細說一下,什麼叫改變傳統生產模式?”楚佔龍來了興趣,向於曉惠問道。
於曉惠說:“我們機牀行業的傳統結構,是一家企業專注於生產一種類型的機牀,比如臨一機主打的是磨牀和鏜牀,滕機主打的是銑牀,普門機牀公司和箐北機牀公司主打的是車牀。所以在同一家用戶的車間裏,既有臨一機的機牀,也有滕機的機牀,機牀一旦出了故障,也是由不同的機牀公司來負責維護的。”
“是啊,這有什麼不對嗎?”楚佔龍脫口而出。幾十年了,機牀業就是這樣分工的,他原先用過很多國產機牀,對於哪家公司生產哪類機牀,也是頗爲熟悉的。
於曉惠說:“這種分工方式的好處,在於專業比較單一,技術研發和生產組織都比較簡單,也比較高效。但隨着生產技術的進步,這種專注於單一類型機牀的分工方式,就越來越不適應現代市場以及現代科研方式了。
“舉個例子說,汽車行業裏現在越來越多地使用多工位機牀,同一臺機牀要同時完成車銑鏜磨等各項作業,一家單純只會生產車牀的企業,或者只會生產銑牀的企業,都無法完成多工位機牀的研發。
“還有,現代加工中心,也是在同一臺機牀裏完成車銑鑽磨等各種作業,這樣的一臺加工中心,已經很難界定爲車牀還是銑牀,那麼,這樣的機牀,該由哪家企業來製造呢?”
“倒也是……”楚佔龍有點明白了。傳統的車牀、銑牀之類的劃分,在今天的確有些過時了,藉助於數控技術,在一臺機牀上集成各種切削加工是很尋常的事情。一家企業如果說自己只能生產車牀,不能生產銑牀,其產品就會有極大的侷限性。
“不同的機牀由不同企業生產,用戶在進行機牀維護的時候,就要和許多個廠商打交道,這也增加了用戶的成本。還有,如果所有的機牀都是同一家企業生產的,那麼不同機牀上的配件就能夠通用,用戶的備件成本也會大幅度降低。”於曉惠繼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