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凌尾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彌勒是梵文的音譯,意爲慈氏。彌勒菩薩名爲“阿逸多”,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南天竺人,後來由人間生在兜率天內院中教化菩薩。據佛經上說,釋迦牟尼佛的教法流傳一萬年,其後世界道德逐步提高,不再需要佛教,佛教便自行消亡了。再過八百餘萬年後,彌勒菩薩由兜率天下生此世界成佛。天冠彌勒頭戴天冠,也稱五智冠,分別表示佛的五種智慧,即毗盧遮那佛的法體性智,東方阿佛的大圓鏡智,南方寶生佛的平等性智,西方阿彌陀佛的妙觀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的成所作智。天冠彌勒的形象是表示菩薩在說法,他的手勢是說法印,坐姿是自在勢,表示彌勒菩薩在兜率內院裏非常自在,沒有任何痛苦和煩惱。兜率內院也表示菩薩心念衆生,有一種迫切的心願想盡快到凡間來渡衆生,所以他一隻腳已經下地來了。左右脅侍爲大妙相菩薩和法苑林菩薩,他們站在彌勒的旁邊協助彌勒菩薩爲天人說法。這三尊佛像上邊的掛絡採用的是雙面透雕,是三十二種不同形象的伎樂天,以香、花、燈、燭、果、茶、食、寶、珠、衣、歌、舞及各種樂器來供奉彌勒菩薩。
四周由四大天王護法。東方持國天王名爲提多羅吒,能護持國土;南方增長天王名爲毗琉璃,能令他人善根增長;西方廣目天王名爲毗留博叉,能以淨眼觀察護持人民;北方多聞天王名爲毗沙門,能護持人民財富。四大天王世稱四大金剛,這只是《封神演義》中的戲言,金剛與天王是不可混淆的。
即大雄寶殿,唐朝時稱爲“金堂”,史出《佛祖統計》:東漢明帝“夜夢金人,感夢求法”的典故。大雄寶殿即是正殿,或稱大殿。大雄是稱讚釋迦牟尼佛威德高上的意思。“大雄”表示佛的智慧、法力雄厚無邊。這裏主要供奉以空間爲主的橫三世佛,即中間“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結跏趺(讀jiā fu,盤腿而坐,腳背放在股上,是佛教徒的一種坐法)坐,這是佛說法相;左邊“東方淨琉璃世界教主藥師佛”,結跏趺坐,左手持藥器,右手施無畏印,表示佛在告訴衆生,不要畏懼生死,佛的智慧能幫助衆生戰勝畏懼生死的煩惱;右邊“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阿彌陀譯成漢語爲無量壽),結跏趺坐,手結彌陀定印,表示接引衆生的意思。四周爲十六尊羅漢。
釋迦牟尼佛是佛教的教主,2500年前印度釋迦族的一位王子出家成佛,建立了佛教,所以稱爲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像有各種不同的姿式,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是結跏趺坐:左手橫置左足上名爲“定印”,表示禪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爲“觸地印”,表示釋迦在成道以前的過去生中,爲了衆生犧牲自己的頭目腦髓,這一切唯有大地能夠證明,因爲這些都是在大地上做的事。這種姿式的造像名爲成道相。一種是結跏趺坐:是左手橫置左足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環形名爲“說法印”,這是說法相,表示佛說法的姿式。另外有一種立像,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這名爲旃(zhān)檀佛像,傳說是佛在世時印度優填王用旃檀木按照佛的形容所作。下垂名“與願印”,表能滿衆生願;上伸名“施無畏印”,表能除衆生苦。後來仿照此形象製作的也叫作旃檀佛像。
一般多在釋迦牟尼佛像旁塑有兩位比丘立像,一年老,一中年,這是佛涅盤以後迦葉尊者繼領徒衆,後世稱爲初祖。迦葉涅盤以後,阿難尊者繼領徒衆,後世稱爲二祖。俗稱釋迦佛爲如來佛。這是錯誤的,因爲如來和佛同是一切佛的通稱,並不能說明是某佛,比如稱人爲先生閣下不能說明是某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