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個時候,很多周邊地區的小商販都會慕名而來,一張報紙或一塊絨布即成地攤,再把四下裏弄來的各式老舊玩意兒往攤上一擺,人弄個小凳往邊上一坐,這生意就算起頭了。
若是平日裏人少的時候,小販們如此坐上一天,這生意就算起頭了也未必能開張,但在週末或節假日遊人如織的時候,外地來的、或是手癢想碰運氣的客人就會冷不丁的冒頭,時不時就會在地攤上買上一兩件閤眼的物件,至於物件是“漏”還是“坑”,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要知道,古玩沒有“真假”之分,只有“合不合意”之說。爲什麼呢?原因很簡單,拿塊橡皮泥捏個土人出來,在土人成型的那一刻,這土人就已經算是個古玩,畢竟它才捏的嘛,而“剛纔”這個時間點已是過去式,稱“古”未嘗不可。
相對而言,有人買了個古玩,找高人一驗,然後就慘呼“上當了,是個現代仿品,假的”,這裏所謂的“假”,其實是高人驗出的年代不符合當時愛好者買這個物件時對它的(判)斷(年)代,所以纔會喊“上當了”!
再一個就是花多了冤枉錢,這也是使人高叫“上當”的原因。其實反過來講,如果愛好者一早知道他看上眼的東西是個仿品,只是愛不釋手,於是討價還價,花幾十塊錢把它買下來,那就不會覺得上當了。
所以說,喊上當不是錢的問題,也不是物件本身的問題,而是因判斷不準確帶來的心理落差問題。只不過這個問題擱在開啓了“鷹眼”的楊棠身上就完全不成問題了,他一路看下來,眼中盡是垃圾,竟無一白色物品,更別說金色物件了。
“一堆一堆的,全是垃圾……”
好在他才逛了潘家園六分之一不到的街區,否則繼續逛下去的慾望都要沒有了。
眼看着快三點半了,略顯失望的楊棠有些口渴,左顧右盼之下,發現不遠處的十點鐘方向就有家茶肆,名曰“品鑑茶軒”,當下靠過去,步入廳堂,嚷道:“有茶沒有啊?先來一大碗涼的。”
論說這都快入冬了,喝涼茶不好,但楊棠仗着身體素質,加上口舌不爽,偏要反其道而爲之,旁人也是管不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