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
入夜,楊棠驅車回到牧場別墅,一邊弄晚飯,一邊看新聞,絲毫沒有快要被歷史學院勸退的覺悟。
當然,電視上播的並非國朝新聞,而是濱津新聞。
不多時,濱津當地的新聞引起了楊棠的注意。新聞稱,濱津市XX區常務副區長廖友民因涉嫌職務犯罪,於近日被雙規;濱津市XX區教育局副局長劉秀枝因涉嫌職務犯罪被調查。
“耶思!”
楊棠拿着鍋鏟挽了朵花,難得表現出興奮之意。他相信這樣一來,廖斌在學校多半囂張不起來了,而作爲舉報人,將腐敗分子曝光可以說相當有成就感,不過前提是,不能暴露自身。
俗話說,蛇鼠一窩。事實上也是如此,一個腐敗分子肯定還有其他腐敗分子朋友,此正所謂臭味相投。
當今,國朝紀委鼓勵實名舉報,實名舉報好不好?不能說不好,至少舉報人可稱得上剛烈勇猛,加上紀委再三保證實名舉報人的信息不會被泄露,這纔有了踊躍舉報。
可問題還是在於人……這就好比宋朝科舉採用的是“謄封彌錄”制度,簡單來說就是,考生領一號牌,將牌號寫在親筆試卷上,親筆試卷稱真卷,由專人譽寫後送歸封彌官存檔,而譽錄的卷子稱草卷,送給考官評閱,評完後覈對真卷與草捲上的牌號,就可知考生是誰。此番制度看上去完美無缺,但宋時科舉弊案仍時有發生,問題就出在人身上,相對的,實名舉報也有這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