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因爲從方逸記事起,這酒葫蘆就和師父是形影不離,原本應該是黃色的葫蘆,已經被老道士摩挲的變成了深棕色,屋外的陽光照在葫蘆上面,隱隱顯露出一絲流光溢彩。
“這幾串流珠也要帶上,師父曾經說過‘靜則神藏,躁則消亡’,這幾件法器倒是可以修行的時候用……”
收好葫蘆之後,方逸的眼睛看向了師父牀頭所掛着的幾串珠子,這些珠子有十二顆的手串有十八顆的手持也有八十一顆和一百零八顆的念珠,均是包漿濃厚,在老道士去世之後,方逸也時常把玩,所以色澤很是光亮,看上去像是帶着一絲靈氣。
世人都以爲手串或者念珠都出身佛教,其實不然,道教的修持也有用到念珠,不過道家通常稱其爲流珠。
現如今佛道二門的關係,真正應了那句“世間好話佛說盡,天下名山僧佔多”的諺語。
可確實如此嗎?事實上,恰恰相反,作爲外來的宗教,佛教有很多東西都是從道門中襲取過去的,就像是修行所用的念珠,並不是佛教所創制的,在佛陀時代所制的律儀中並無念珠的記戴,反倒是在早期的道家典籍中多有念珠出現。
白玉蟾真人《上清集》中記載,葛仙公“初煉丹時,常以念珠持於手中,每日坐丹爐邊,常念玉帝全號一萬遍。”開啓了道教唸誦聖號法門的先河。
道家的道珠十二顆代表十二雷門,二十四顆代表二十四氣,二十八顆代表二十八星宿,三十二顆代表三十二天度人上帝,三十六課代表天罡生煞之數,八十一顆代表老君八十一化,也代表九九純陽之氣。
道珠的一百零八顆,則是代表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不過老道士尤其喜愛八十一顆的道珠,他留給方逸的這些道珠中,八十一顆的有三串,其餘的都只是僅有一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