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夏半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公孫瓚,字伯珪,遼西令支人,出身貴族,因母地位卑賤,只當了郡中小吏。他貌美,聲音洪亮,機智善辯,從盧植學,涿郡劉太守很賞識,將女兒許配給他。後逐步作到中郎將,以強硬的態度對抗北方遊牧民族,做戰勇猛,威震邊疆。公孫瓚好戰,與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胡人的上司劉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漸激化,發展到互相攻打,公孫瓚靠自己的軍事才能以少勝多,殺死了劉虞,並挾持朝廷使者得到了總督北方四州的授權,分派刺史,成爲北方最強大的諸侯之一。公孫瓚與袁紹相爭,初期佔據優勢,但在龍湊之戰後,公孫瓚銳氣頓減,採取自保的自私戰略,逐漸失去了部下的信任,被袁紹擊敗,最終被困於自己修建的高樓之中,引火自焚,勢力被袁紹吞併,死後,袁紹斬下他的首級,送到許都彰功。
公孫瓚出身地主豪強,他在公孫氏族中,是一個特別的人物,早年的他經歷坎坷,常年征戰,自身沒有豪門子弟,養尊處優的腐化生活,待人誠懇,甘爲囚奴與太守充軍遠方,赤膽忠心,久經沙場,功勳卓着,但是常年的廝殺使他後來變得性格殘忍,又沒有政治信念,在戰爭劫掠中日益貪婪,殘害百姓。在害死劉虞後,公孫瓚集團喪失人心土崩瓦解,他敵視、壓迫遊牧民族,破壞劉虞民族團結政策,劫掠劉虞送給鮮卑的禮物,如袁紹給他的信中說的:“東西鮮卑舉踵來附,乃足下驅而致之也。”而他在自己的統治集團內部,又多用貪婪自私的奸險小人,晚年貪圖享樂,喪失鬥志,終於逐步走向失敗。
演義裏的公孫瓚性格很模糊,也就出場了幾次襯托下劉備,然而史上的公孫瓚是比較霸氣的,也曾縱橫一時,威震天下,尤其是河北鮮卑烏丸兩族,對他既畏懼又憎恨。瓚職統戎馬,連接邊寇。每聞有警,瓚輒厲色憤怒,如赴仇敵,望塵奔逐,或繼之以夜戰。虜識瓚聲,憚其勇,莫敢抗犯。瓚常與善射之士數十人,皆乘白馬,以爲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烏桓更相告語,避白馬長史。乃畫作瓚形,馳騎射之,中者鹹稱萬歲。虜自此之後,遂遠竄塞外。
袁紹與公孫瓚之間發生過三次戰爭,第一是界橋之戰,第二是龍湊之戰,這兩次都是公孫瓚主動出擊,被袁紹迎擊擊敗,第三次則是巨馬水之戰,袁紹這邊的崔鉅業率軍萬餘攻擊固安不利,在退兵途中於巨馬水遭公孫瓚三萬大軍追擊,幾乎全滅。在界橋之戰與龍湊之戰,都是以公孫瓚的草草撤退收場,給人的感覺是公孫瓚的軍隊特別不擅長打硬仗。確實,從後來被袁紹逐步吞併時的表現來看,公孫瓚的軍隊確實鬥志不高,但那是在公孫瓚修建易京要塞,逐漸喪失英雄志向之後的事情了。易京畢竟是公孫瓚苦心經營多年的堅固城池,更可怕的是,這座軍事堡壘從建立之初,就根本沒打算民用。即便是攻破了城牆,裏面還是一座座碉堡。面對渾身是刺的公孫瓚,袁紹山人自有妙計,他派出不少工兵部隊,開始在易京城下挖掘地道。
易京保衛戰的希望是張燕的救援,可惜公孫裏應外合的信件被截獲了,公孫主力被誘出城外,中了伏兵大敗,他知道自己氣數已盡,把妻子和子女殺了,然後引火自焚。公孫瓚的爪牙,不願偷生的田楷、關靖等,在最後自殺式的突擊中力戰而死,不久後,公孫續在太行山中被屠各胡部落攻殺,自此,公孫瓚勢力被袁紹吞下,徹底退出了三國爭霸的舞臺。而河間人張合,在此戰中鋒芒畢露,升爲寧國中郎將,成爲袁紹軍中繼麴義之後,一顆新的冉冉升起的將星。
喜歡史事講將1三國明請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史事講將1三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