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魚和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天一大早,燕飛就上街去割肉了。
天剛矇矇亮,肉攤兒還沒擺上,燕飛等着賣肉的推着車過來,趕緊搭手幫忙把豬掛肉架子上去。
這次割的不是自家喫的肉,是串親戚帶的。一般三岔鎮這邊出嫁的姑娘大年初二回孃家,都要帶“禮條”,就是豬肚子上的肉,夠肥,帶上兩三根肋骨。割成長長的一條,一般小的三斤,大的五六斤。這時候串親戚的禮品匱乏得很,大多都是兩包果子兩包糖,配個禮條就成了。
果子就是油炸的小指頭粗的麪條,拌上糖,這玩意兒剛出鍋的時候還好喫,放上幾天以後,牙不好的就別想了,和石頭似的。糖就是白糖,用硬黃紙包上,有時候你家拿給我家,我再送給他家,送上幾次黃紙包破個小口,拎到別人家成個空紙盒的也不是沒有。
掛好了豬燕飛開始指指點點:“這個這個,從這割大點,對對。從這也能割一個,我都要,快點……”
割着割着後邊才趕到的人就不滿意了:“小飛子,你到底要幾個啊?再割就沒了!”
燕飛頭都不回:“沒了明天你們來早點,誰讓你們來得晚了!”
有人笑他:“這可都是送丈母孃的,除了老徐家,你買多了也沒地兒送呀?”
燕飛繼續:“這個,對,就得大點,小了多小氣!我高興買,我媳婦兒好,丈母孃家得多送幾個,我見人就送,我村村都有丈母孃。”
村村都有丈母孃是個相聲節目裏的詞兒,大多數人都知道,於是衆人哄地一聲就笑了,笑完就苦着個臉,眼睜睜看着燕飛割了幾個大禮條,就差不多把這頭豬能割禮條的地方割完了,剩下的最多也就能分兩個小禮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