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魚和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一年元宵節前,一個消息忽然開始風一樣在三岔河鄉流傳開來,並且很快得到了證實:西大橋橋頭的燕家小子,要當散財童子了!
有人說這小子又犯傻了:把自己兜裏那花花綠綠的鈔票拿出來,買了牛讓別人養,將來賣了牛還和別人對半分錢,這不是傻幹什麼?
這樣說的真不是少數,當然大家也只是私下裏嘀咕嘀咕,表面上還是說好的:燕老闆發財了不忘鄉親們,這理兒走遍天下都得讓人說個服字!
這次的消息傳的尤其快,也尤其廣。原因就是武裝部老潘部長,在被派出所林所長敲詐一頓飯之後,火急火燎地發出的通知——實際上飯都沒喫完,他就開始忙着招呼人幫忙通知在農村的民兵們了。
民兵隊伍裏真正當過兵的不多,復員軍人基本都留在鎮子上,多少都有個正當職業。作爲大部分都是農村人的民兵們,除了個名頭,其他和普通農民沒什麼區別。所以當了民兵也不併不高人一等,沒福利沒工資,更沒什麼額外收入。
還是那句話,人窮志短,手裏沒錢心裏沒膽兒。
平日裏農民零花錢全指望雞屁股,存點錢不容易——不少農村人家的所謂家用電器就是手電筒。正是越窮就越捨不得,越怕乾點什麼事兒有風險。
至於說出去打工,這年頭出去的人真不多,大多數人連縣城都沒去過,就別說千里之外的事兒了。
所以說燕飛搞的這事情,在不少農村人看來就和天方夜譚似的:一頭牛犢大幾百塊錢,送給別人養,死了不用賠,以後對半分錢,這真是不可思議得很!
至於說養牛需要付出的飼料成本和勞動成本,對於這時候的人來說,那就根本算不了什麼了——農閒的時候都各村的閒人都是一大把。至於忙的時候,上到走得動的老人,下到附近村小學上學的孩子,誰還不會拿個鐮刀去割把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