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下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宮錦瞥了江來一眼,說道:“去敦煌呆了大半年,還沒喫膩?”
江來笑,說道:“怎麼喫都不會膩。”
宮錦換了鞋子後,徑直走到客廳沙發坐下,看到電視上播放的節目,問道:“你這是看第幾遍了?”
江來想了想,說道:“忘記了。第五遍還是第六遍來着。”
“也不會膩?”宮錦問道。
“怎麼看都不會膩。”江來回道。
“有時候我自己都很好奇,一部記錄片怎麼能夠火爆到這種程度?”宮錦說道:“除了我們這些圈內人,平時也沒見着大家對這些老器件有多麼大的熱情。要是大家都那麼喜歡,當年的那些手藝人怎麼會生活如此窘迫?怎麼會有那麼多人無奈改行?”
“《舌尖上的中國》和《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大火,真真正正的證明了那句: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人們在滿足了物質生活上的需求以後,纔開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江來出聲解釋,說道:“那些古老的、典雅的、傳承千年的古董文物以及與之相伴的修復技術也隨之被人們喜愛和接受。特別是那些90後、00後、10後的年輕人,他們總是被年長者們稱爲「不學無術」、「垮掉的一代」,但是,他們在喜歡抖音快手蹦迪喝酒的同時,也喜歡青銅字畫、針表瓷器。”
“現在的年輕人和我們那時不一樣。我們那時候喫不飽,穿不暖,想喫口葷就只能等到過年。一隻乾隆的瓶子能換幾斤肉,一隻宋朝的瓷器可以換一頭牛……肯定毫不猶豫的就換了。一是老百姓們不懂它的價值,就算懂了,是喫到嘴的肉實惠,還是那隻冷冰冰的罐子有價值?想必每個人心裏都有一筆賬。”
“現在的這些年輕人,他們生活在國家的富裕強盛期,不愁喫,也不愁穿,所以他們也更加的驕傲和自信。他們堅信民族的纔是世界的,老祖宗留下來的這些東西簡直「酷炫」的不得了。這也是《舌尖上的中國》和《我在故宮修文物》大火的原因和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