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下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當然,考古這門課博大精深,說是老師,其實我也只是略懂皮毛,只是比你們先行一步而已。考古考古,研究的自然是古文古物。而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奇珍異寶更是不計其數,有無數讓人爲之驚豔的寶貝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有的人看到過,那是人生大幸,有的人聽說過,那是半分幸運和半分遺憾。有的人沒看過沒聽過,那是徹底的悲哀。”
“而我們,將要將這些前人耗費了無數心血的奇珍異寶給收集整理,並展示在世人面前。這份工作偉大而任重道遠。”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一件寶貝的一次易主,其實就是一段殘忍的血腥殺伐。當然,或許這段話有些危言聳聽,畢竟,還有不少古物是買主高價拍賣到手的。我說這些只是想告訴你們,考古是一門深奧、兇險但激情澎湃的工作。”
“做爲這行的一個前輩,我代表同仁歡迎各位同學的加入。”陳懷恩說完邊鼓起掌來,其它的同學一下子就被他引人入勝的開場白給吸引住了,然後茆着勁兒的鼓掌。
葉秋微笑着打量陳懷恩,心想,這個老師倒是有些意思。或許,能從他身上找到一些希望。
陳懷恩是國際著名的考古大師,在古文物研究上有極深的造詣,並且有多部著作多個譯本在國內外發行。其人也學識淵博、講課不備教案不帶課本,想到哪兒講到哪兒,深受學生的喜愛。
陳懷恩也確實讓這些剛剛踏入考古殿堂的菜鳥們大長了眼界,從圓明圓到敦煌石窟,從秦始皇寢穴到曹操七十二謎冢,從‘紅色處女軍’珍寶引到加勒比海盜藏寶之謎。旁徵博引,順手捻來,讓衆人聽的如癡如醉,彷彿跟着陳恩懷的思路漫遊在一幅幅風情迥異的人文古卷當中。
當陳恩懷講到《清明上河圖》失蹤之祕的時候,葉秋的心裏砰然一動。
“由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繪製的不朽傑作《清明上河圖》是繪畫史上的無價之寶,它是一幅用現實主義手法創作的長卷風俗畫,通過對市俗生活的細緻描繪,生動地再現了北宋汴京承受平時期的繁榮景象……此畫最初落入封建史上最後一個皇帝溥儀之手,1945年倭國關東軍司令官田乙三通知溥儀遷都通化,匆忙之下,哪有帶走那麼多的珍玩古卷?所以,無數的寶藏連同那四個版本的《清明上河圖》便被宮女侍衛們搶購一空……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這四個版本的《清明上河圖》被溥儀帶走,卻最終落入倭國人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