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天上掉餡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夾山鎮總共就是這麼一條五六百米的街道,走快點的話,幾分鐘就到頭了。劉書記慢慢走着,開始思考明天應該如何開展工作。按照慣例,新書記上任,頭一件事就是和區長溝通,然後再一一和班子裏的其他同志溝通。不但是工作的流程,也是禮節所必須。
對於這種例行公事的談話,劉偉鴻想得不多。他從來也沒想過,靠一席話就能折服別人的,那種事情,只是文藝小說之中經過藝術加工的情節。班子裏的成員,每個人的年紀都比他大,而且大了不少。熊光榮今年三十六歲,都還算年輕的。人到中年,基本上已經形成了某種固定思維,要改變可不是那麼容易的。單是他的年輕,就讓他說話分量不足了。
例行溝通,主要是瞭解一下基本的情況罷了,對每個班子成員所負責的工作,有個初步印象。
這些工作,難以改變夾山區貧困落後的面貌。
鄧仲和的某些思路是正確的,倉廩足才能知禮儀。目前的關鍵,是如何讓夾山區的經濟發展上去。劉偉鴻和朱建國簡單地談了個大致的思路,但那還只是“紙上談兵”,他對夾山區的真實情況,缺乏瞭解。在缺乏瞭解的基礎上做出任何決策,都不那麼保險。
這是執政者的大忌。
劉偉鴻所經歷的另一個平行世界,類似這樣當權者頭腦發熱做出決定的事情,見得太多了。到最後總是由最底層的農民和工人買單。當權者本身,毛都不會少一根,說不定還能出政績,官升一級。
混賬事情層出不窮。
劉偉鴻不想成爲這樣的混賬官員,被老百姓在後面戳着脊樑骨罵娘。
劉二哥從未將自己當成聖人,但既然從政,胸懷大志了,就該實實在在爲老百姓辦點有益的事情。僅僅只是爲了滿足自己個人的私慾而去官場搏擊,對於劉偉鴻這樣有着厚實背景的重生者來說,未免眼界太狹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