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天上掉餡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熊光榮點起一支菸,抽了兩口,沉聲說道。
對於劉偉鴻剛纔斷然打斷他的發言,熊光榮心裏還是有點生氣。不過聽了劉偉鴻的話,他也覺得是那麼回事。種藥材確實不如種棉花那麼令人放心。
“所以說,我們要想辦法改變。”劉偉鴻說道:“這一百萬,就是我們的啓動資金,是我們用來下金蛋的第一隻母雞,這筆錢,不能隨便花掉了。每一分錢,都必須用在刀刃上。等資金到賬之後,由我親自管理,任何一筆支出,都必須有我的親筆簽字。這一點,財政所那邊要切實注意。如果違反了這個規定,那是要追究責任的。”
說着,劉偉鴻的眼神,落在了財政所長的臉上。
財政所長情不自禁地點了點頭。
熊光榮臉色又是微微一變。
根據黨政分工的原則,財政上的事情,是直接向他這個區長負責的。劉偉鴻這個規定,要算是有點“蠻橫”了。但這筆錢卻是劉偉鴻搞到的,別人誰也沒有半分功勞,他又是區委書記,一把手,要做出這樣的硬性規定,熊光榮也找不出反對的理由。
張賢福說道:“請問劉書記,你打算搞個什麼工廠呢?”
“第一,我們要辦個飼料廠。除了種植棉花,農民增收的另一個重要來源就是養殖。生豬養殖、肉羊、肉牛、肉雞的養殖,都很重要。這個東西,不一定要集中起來,可以分散搞。每家每戶,甚至具體到每一個成年男女勞力,都能養。三頭五頭不嫌少,十頭八頭不嫌多。全區這麼多人家,家家戶戶都養幾頭豬,幾頭牛羊或者是二三十隻雞鴨,加起來,數量就多了,規模很可觀。單純依靠傳統的養豬方法肯定不行了。傳統的養豬方法,長膘慢,出欄時間太長。一隻小豬仔,從年頭喂到年尾,全部喫青飼料,不喫一點複合飼料,一年下來,也就百十來斤,不划算。花費的人工也是不少,一個農村婦女,可能最多也就是養兩三頭豬,就累得不行,基本上幹不了地裏的多少活了。這個不行。這樣下去,養殖業肯定發展不起來。所以,方法要改進,豬種也要改良。要引進肉豬和肉牛,這個,要請農技站那邊牽頭,把這事辦好。吉昌同志,這個事情,就請你去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