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十三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正常的攝影機拍攝是每秒鐘二十四幀,影片放映時也是每秒鐘二十四幀,但拍攝塞斯·羅根的動作場景時,兩臺數碼攝影機的拍攝速度是每秒鐘九十六幀,放映時則改爲每秒鐘十二幀,這樣輕易就能得到出色的慢鏡頭。
這樣的設定當然不是憑空得來的,而是與人眼的辨識度有直接關係。
現階段的電影在攝影和放映時,基本都會將幀率調整每秒鐘二十四幀,這個參數與人眼的時間分辨能力是一致的,因此雖然電影是不連續放映的,但在人眼看來卻形成了連貫的影像。
也正因爲人眼有這麼一個侷限,使得一些更高速的運動,人眼就無法完全捕捉了,這時候就需要藉助外力,讓動作變慢,以確保可以完整觀看到——高速攝影技術,就是爲此應運而生的產物。
高速攝影是一種拍攝速度很快,曝光時間很短的一種攝影方法,再依靠“快攝慢放”的技術,最終將快速變化的運動過程放慢到人眼的視覺的時間分辨程度,使人能夠得以觀察。而這也就意味着在高速攝影時,其拍攝頻率(幀/秒)必須與物體運動變化的速率達到同步,變化越快的運動會要求越高的拍攝頻率。
這項技術在好萊塢有着較爲廣泛的應用,遠的有邁克爾·貝《勇闖奪命島》中以高速慢鏡展現的開篇葬禮,近的有《黑客帝國》中的子彈時間,這些都堪稱是影片裏面的畫龍點睛之筆。
連續兩個小時的拍攝結束,墨菲喊停了劇組,讓衆人休息半個小時,他則和弗蘭克·米勒以及米拉麥克斯爲劇組配備的剪輯師拉斯·貝英特查看已經拍攝完畢的鏡頭。
對於弗蘭克·米勒來說,這些背景全是綠幕、動作沒有特效的慢鏡頭,實在沒什麼好看的,遠不如籌備期間墨菲給他展示的刀子穿過人體帶起鮮血的鏡頭。
不過就算是外行,弗蘭克·米勒也知道這些想要達到那種效果,還要經歷更爲複雜的後期製作。
其實也就是墨菲和拉斯·貝英特在認真看,兩個人主要討論的就是動作鏡頭的剪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