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十三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樣的理念在劇組成立之初,墨菲就與所有主創人員交流過,拍攝中重申也是爲了進一步強調,讓一衆部門的負責人不要忘記這一點。
他與這個團隊合作了《電鋸驚魂》、《恐怖星球》和《罪惡之城》三部典型的Cult風黑色電影,這些影片的風格絕對會影響到每個參與拍攝製作的人,但墨菲不想把《死侍》拍攝成類似前三部影片般的作品。
原因很簡單,影片的製作方是二十世紀福克斯、高達六千萬美元的投資和他第一部進軍主流商業電影圈的影片等特質,就決定了《死侍》不能成爲那些影片。
無論怎麼說,《電鋸驚魂》、《恐怖星球》和《罪惡之城》都是典型的類型片,還是類型片裏面受衆相對較小的一類,他們的投資都相對有限,針對的觀衆也是目標非常明確的一小撮人。
但《死侍》不同,這就是一部典型的商業片,墨菲對這部影片抱有更多的票房期望。
作爲一個導演,談票房似乎是很不入流、很降低藝術逼格的行爲,不過在好萊塢,不談票房的導演纔是耍流氓。
目前好萊塢主流大製作商業電影面臨一個很好的時代,雖然在好萊塢,一個導演成功的標準從來都不單一,但票房卻是極其重要的依據,在好萊塢這個極度商業化和工業化的電影產業圈子裏,不管是藝術片導演還是商業片導演,甚至可以說沒有票房和市場價值就沒有做導演的可能性。
最初的時候,墨菲看上的超級英雄是更適合這個時代的驚奇漫畫和蝙蝠俠,但現實終究不會以他的個人意志而轉移,最後只能把目標對準死侍這個另類的角色。
《死侍》這部影片承擔了他太多的希望,墨菲很清楚,自己第一次轉戰主流商業電影,失敗的話肯定會被打回獨立電影圈,未來很長時間可能都找不到好機會。
這也就決定了《死侍》的風格必須向商業做出妥協,不能過於小衆化和黑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