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十三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話鏗鏘有力,擲地有聲,讓無數記者爲之側目!
墨菲的語調開始變得沉重,“人們在得知一件事的全部真相前,只會傾向於相信已知或最膚淺的一層,而他們頭腦中固有的社會觀念,個人教育程度的高下,獲知信息的多少,則會阻礙他們的判斷力和對真相的感知。”
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墨菲說出的話,也令人信服,“比如,神父代表了上帝的權威,同樣的過錯,於別人可能是犯罪,於他卻是傳播福音。而作爲性侵受害者,神父是道德主宰,反抗他就是對抗權威,告發神父的性侵行爲,對於平常人來講往往需要更大勇氣,以至於這樣的可怕事件竟無人舉發,或不受重視。”
“電影拍攝中,有一幕讓我深受震動,新聞發佈前夕的那個平安夜,偌大的教堂中,一對小小的合唱團在指揮下唱着聖歌,孩子臉上透着寧靜的光。‘多少慈祥,多少天真,靜享天賜安眠,聖善夜,牧羊人,在曠野,忽然看見了天上光華。’”
在需要的時候,墨菲總能爆發出遠超平常的能量,哪怕是他不怎麼擅長的表演,“他們可能不知道,在這個教堂之外有多少無邊黑暗,幾乎將他們吞沒,有多少大人,拼出性命正是爲保全他們平安。也許這世界沒有絕對的正與邪,卻有胡作非爲的強,和逆來順受的弱。”
最後,墨菲對着無數記者說道,“正是媒體如此艱苦卓絕,才能讓我們感覺到,這世界終於是亮了起來!”
隨着他的話音落下,新聞廳中陷入絕對的沉靜,這種沉靜維持了不到三秒鐘的時間,掌聲沒有任何預兆的響起,所有記者都放下手中的筆、本子、錄音機和攝像機,紛紛用力鼓掌!
前面的那個重視媒體和記者的導演,絕對當得起這樣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