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家d貓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性、謊言和錄像帶”是拿到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之後上映的,可惜票房依舊不如人意。
“聖丹斯”對於觀衆來說,往往意味着小衆、特別、怪異、邪典,這些因素都可能成爲阻止觀衆走進電影院的原因。但是,今年的情況卻似乎有所變化,“上帝之城”正在以黑馬之姿引發一場宣傳革命。
“上帝之城”不僅在帕克城引發了討論熱潮,從觀衆到影評人都紛紛送上了讚譽聲,這也爲電影順勢奪取評審團大獎埋下了伏筆;同時還在網絡上成爲了熱議焦點,哈維爾的博客成爲了過去十一天時間裏新聞媒體最熱衷的話題,特別是許多觀衆都因爲閱讀了博客而選擇親自抵達帕克城參加聖丹斯電影節,線上和線下的互動將互聯網兩側的虛擬和現實連結在了一起,成爲了二十一世紀的新課題。
博客的強大影響力甚至從普通民衆傳播到了傳統權威媒體,包括“紐約時報”在內的多家媒體都對此表示了關注,福克斯電視臺黃金時間的新聞和NBC電視臺“週六夜現場”也都對此展開了討論。
許多觀衆都紛紛表示,他們對“上帝之城”這部電影頗有興趣,連帶着對聖丹斯電影節的關注度也開始上升。
這是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一般來說,電影登陸電影節,就是希望借用電影節的影響力爲自己做宣傳;但這一次,事情卻反過來了,“上帝之城”在博客上的強大影響力反而爲聖丹斯電影節贏得了更多關注。
如此現象也成功引發了無數傳播學、新聞學、社會學專家們的興趣。畢竟,互聯網在二十一世紀初的當下,依舊是一個新鮮事物。
所以,“上帝之城”進入電影市場之後的表現,暫時也無法預估——這可是破天荒的頭一遭,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新鮮事兒。不少人都開始關注“上帝之城”起來,從電影行業的從業人士,到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的從業人士,再到其他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都產生了一分好奇心。
如果“上帝之城”的票房打破了聖丹斯的桎梏取得了成功,即使不是“女巫布萊爾”那樣驚天的巨大勝利,只要能夠證明網絡宣傳渠道的使用可能性,那麼對於整個傳媒系統來說也是翻天覆地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