孓無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血色二戰》成功了,在誠意方面十足,視覺聽覺感官刺激上超過滿分,3D的效果將這種觀感放大到最極致,穿插的劇情很精彩,沒有從常規角度解讀二戰,而是換了一角度,還讓人感覺到非常的舒服。
一部影片最爲重要的魂魄,不需要楊以辰來考慮,怎麼給一部影片立意,這部片子不需要說了,講述的就是一段真實發生的歷史,將別的影片需要考量的重點擺在不需要考慮的層面,拍攝這部片子那麼多的難點,總算是有一個這部影片自身屬性所帶的優勢。
真實還原二戰,這個命題,始終都是這部影片必須解決也最難解決的地方,在這裏,以點對點的關係,最終織成一個面,用小來說大,其中的影射大家都看得出來,等同於是掩耳盜鈴,偏偏在這部影片中,掩耳盜鈴反倒是一個最好的辦法,將貶義變成褒義的神奇轉變,就在於大家其實心裏都有一個小算盤,哪個國家在戰爭中都不是絕對乾淨的,與其擺在檯面上大說特殊,換一種方式,用小說大,哪怕是影射,也要好過前者。
沒有鋪開用大戰爭講戰爭,沒有用歷史名人來說歷史,而是以一羣在歷史中都不曾出現的人,局部一小塊區域歷史裏的事件,活生生給所有的觀衆講了一個大的世界戰爭,一場一二百人蔘加的戰鬥,就能體現出在這兩方之間國與國之間的戰鬥畫面是什麼樣子,一兩個小事件就能將一直以來在世界上都受到公認殘酷血腥的戰役,用不同的側重點展現出來。
首映結束,馬上就有大批量的影評人開始撰稿,有一些覺得深度挖掘一下的,第二次走進了電影院,再去觀看一遍這時長達到了兩小時十五分鐘的戰爭大戲。
用人物將世界,用小人物講歷史,這不算什麼新手法,但能夠玩好的卻沒有幾個,但凡是玩好的,都已經得到了成功,這其中又以《阿甘正傳》算是比較顯著的例子,《阿甘正傳》有它無可超越的地方,有人感覺楊以辰是在借鑑,看着看着卻發現並不一樣,刨除拍攝技術的進步這方面沒有任何可比性之外,敘事的方式,整個拍攝的手法,也不盡相同。
第一天一直到午夜場,亞洲這邊,只要是上映這部影片的影院,場場爆滿,就算是北美歐洲方面,夜晚上映,前兩場也是全部爆滿,直到凌晨三四點鐘,纔有了一些空座,看的人下降了不少,可即便下降了,也有七成左右,創造了電影上映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蹟。
影評也開始紛紛出爐,一些影評網站上觀衆的反應,跟這些影評人差不多,出現了兩極分化的狀態,一邊是大加讚揚,稱這是跨時代的一部經典之作,一邊是對這部戲的好並不覺得符合大家對它的期待值,如果是無聲無息上來那這算是一部好片子,可得到了全世界那麼多的資源和關注,拍出來的東西,不足夠好,性價比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