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村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1953年夏,志願軍在朝鮮金城以南,志願軍集中了1094門火炮發動了朝鮮戰場最後一次進攻戰役。其中,就有五個火箭炮團,近兩百門喀秋莎火箭炮!
共和國即使那個時候沒有重視比普通火炮射速更快,火力更猛的火箭炮,珍寶島戰役中老毛子對解放軍使用冰雹火箭炮也給他們了足夠的促進。
在基地裏面,從七零年之後就開始變得安穩來,雖然基地還是被蘇明義一行人給控制着,但是也不應該現在都沒有太大的進展。
“目前咱們火箭彈發動機質量不過關,火箭彈的飛行不夠穩定,發射點火控制裝置也不穩定……”對於劉一九的問題,即使知道他無法提供什麼建議,王順義也是有問必答。
“是呀,小劉,這些問題困擾我們很長時間了。材料方面是個大問題,從當年姚桐斌老師被打死後,咱們國內在這方面的發展就更加緩慢了……”王順義旁邊一個小老頭一臉惋惜地說道。
姚桐斌,劉一九知道這個人。共和國導彈與航天材料、工藝技術研究所的主要創建者之一,兩彈一星元勳,兩彈一星烈士……在航天材料這方面,共和國最具天賦的人!可惜,在1968年被打死了,時年46,這是共和國在這方面的損失。當正在人民大會堂參加會議的周總理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手中茶杯都掉了……
尤其是在七十年代研製長征一號火箭的時候,因爲發動機材料不過關屢屢失敗,最終研究人員根據國外期刊一篇法語論文解決了材料問題,而這篇論文的作者,正是姚桐斌!
“要是賈一鳴在就好了。至少,材料問題,老家應該能夠解決得了。他當年可也是703所的權威……”
聽到賈一鳴這個名字,劉一九感覺到很熟悉。
這個名字,他應該是在什麼地方聽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