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帝大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望診首先需望神,神是人生命活動的體現,若神志清楚,語言清晰,目光明亮,反應靈敏,是爲有神,是健康或病情輕淺的表現。若精神萎靡,表情淡漠,目光晦暗,反應遲鈍,甚至神志不清,則爲無神。”
葉知秋讀崔文子竹簡上內容,表示這些內容他大抵是聽過的,雖然沒有系統學過。
“其次需要察色,察色爲觀察面部顏色和光澤,根據不同的色澤可以看出氣血盛衰和疾病發展變化。正常人面色微黃,紅潤光澤,若出現異常色澤稱爲病色,如白色主虛主寒主失血,黃色,主虛主溼,青色,主寒主瘀主痛,主小兒驚風,紅色,主熱;黑色,主腎虛。”
“腎虛的人臉是黑色的麼,我是不知道的。”
葉知秋沒想到崔文子的研究這麼廣泛,在大秦時代就已經研究腎虛與人體臉色之間的聯繫了。
“五臟開竅於五官,五官內應於五髒,望五官可瞭解五臟之病變,如目赤紅腫,多爲肝火或風熱,兩目上竄、直視或斜視爲肝風內動,耳輪乾枯焦黑爲腎精虧耗,鼻翼煽動爲邪熱蘊肺,牙齦腫或兼出血屬胃熱亢盛。”
葉知秋從崔文子的竹簡之中又得了些其他的理論,講的是望五官知五臟,由人臉上的“五官”(口、眼、耳、鼻、舌)可以分析出人體的“五臟”(心、肝、脾、肺、腎)的健康情況。
“口通脾胃,若嘴脣發烏,可能是脾胃虛寒;嘴脣顏色過紅,可能是脾胃有火;若嘴脣蒼白,可能體內氣血不足、若口角潰爛,可能是脾胃過熱所致。
鼻通肺,若鼻紅,可能是肺熱所致,也可能是內火旺盛所致。鼻出血或異常乾燥,則可能是由於體內陰氣不足,陽氣過盛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