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吳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返回大營途中死去的十五名士兵被運上沙尖子山崗,由劉招孫親自選地,在山坳一處風水上佳的位置安葬,衆兵士一起動手,很快便壘起十五座新墳,上面堆着厚重的鵝卵石。
喬一琦讓他親兵找來幾塊木板,用順刀刻成了墓碑模樣,提筆在木板上寫下“萬曆四十七年東路大軍陣亡將士之墓”幾個大字,筆走游龍,蒼勁有力,劉招孫穿越前記得喬一琦除了擔任武官,另一個身份還是書法家,今日看來,書法果然名不虛傳,頗有些王羲之懷素的風韻。
“寫的一手好字!將來對奴賊的作戰檄文,一定讓這個喬一琦謄寫!”
劉招孫望着木板上寫好的字,心裏已在默默盤算。
喬一琦讓家丁將木板插在墳前,即興給死去將士作了篇墓誌銘,很短小,通篇不過一兩百字,喬公子當衆朗讀了一遍,抑揚頓挫,辭藻樸實,概述了這次明軍夜襲的原因、經過,以及最後的結果,劉招孫文言文知識早就還給了高中老師,一羣武人也聽不懂墓誌銘講的都是啥意思,不過看喬一琦額頭佈滿汗珠,在木板上奮筆疾書的場景,大家還是覺得很感動。
晚明時期,文貴武賤早已深入人心,即便是同級別的官員,文官見了武官也不會主動打招呼,眼前這個朝廷監軍,正四品的文官,今日竟然會主動給一羣武夫做墓誌銘,這樣的衝擊讓他們有些難以接受。這些年來,終於有人把他們當兵的當做人看了。
等將墳墓搭建完畢,劉招孫當着士兵們的面起了個重誓,說是等以後滅了奴賊,把韃子從遼東趕出去,一定回來給死去將士刻碑,還要給他們祭祀香火,讓他們永遠接受供奉。
衆兵士感動不已,心想上官對死人尚且如此,何況是對活人?
這一路走來,劉把總對衆兵士頗多照顧,夜襲之時,也是全部靠他當機立斷,衆人才能擺脫上千韃子追擊,逃出生天,保住自己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