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吳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知是因爲佛朗機質量低劣還是炮手業務不太熟練,幾炮打來都是毫無準頭,其中一枚炮彈直接越過火銃手頭頂,直直飛向沙尖子山腰,嚇得劉招孫一陣冷汗。
要是阿敏一發入魂帶走了駐守山腰的劉綎······
劉招孫不敢想下去。
好在因爲炮口發熱,對面後金炮手打完幾炮後,便不再射擊。
這個時代的炮管散熱需要很長時間,動輒幾刻鐘時間,火炮持續輸出能力很差。
鑲藍旗不打了,明軍就繼續打。
朝鮮兵見對面不過如此,膽子又肥起來,重新瞄準那些填壕的包衣,把鬥志昂揚的後金奴才們當成活靶子,予以定點清除。
壬辰倭亂後,日軍先進的火銃技術開始流入朝鮮,朝鮮火銃射擊精度得到很大提升。
和島國重視火銃輕視火炮一樣,物資匱乏的朝鮮也將有限的軍事資源投入到對鳥銃手的訓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