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吳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開原城頭馬面外側三面設有垛牆,左右兩側的垛牆開有垛口,便於拋擲磚石,放發矢彈,阻擊後金軍攻城。
這個時代歐洲棱堡已經是凹面外形,基本沒有射擊死角,開原暫時做不到這樣。
類似的棱堡技術傳到中國要等到崇禎年間,此戰過後,劉招孫計劃派人去澳門僱些葡萄牙僱傭兵來遼東,這些僱傭兵軍事技術更專業,比傳教士靠譜一些。
眼下還是守住開原,保住性命再說。
護城河與城門之間,是開原城第二道防線。距離城牆約五十步,明軍臨時築起了一道一丈多高土牆。
昨夜,劉招孫便讓輔兵給土牆澆了水,三月的遼東頗爲寒冷,一夜過後,河水結冰,與黏土混合,變得像混凝土般堅固,重箭射中只能留下斑點。
劉招孫估計,除非建奴用紅夷大炮持續轟擊一點,否則很難將土牆擊穿。
由於朝鮮銃手只剩三百人,劉招孫便從各營抽調五百火銃手,連同南兵弓手,湊夠一千人,在土牆後面待命,他們負責對敵軍進行遠程打擊。
土牆後面是一片較爲平整的空地,保證白桿兵和佛朗機炮可以自由移動。
輔兵將土牆後面修成緩緩的坡地,接近土牆的位置,只比土牆矮三尺左右,士兵可將半個身子露出來。